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核輻射食品危機 臺學者警示:不分黑白下架徒增恐慌

2015-03-26 13: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臺灣網3月2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日本食品違規輸臺事件引起軒然大波,臺灣食安專家提醒,對于食品輻射污染的認定應冷靜、專業,以科學儀器檢測是否真遭受污染。若產品只是在福島周邊5縣制造,主原料產地並非此處,輻射污染可能性就低,當局應厘清相關事證,貿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全數下架,將造成民眾莫名的極大恐慌。

  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長徐源泰說,輻射污染可用專業儀器檢測,食品是否有安全疑慮,可以查出來。“食藥署”應搞清楚這些日本進口食品是否真的對人體有害,再決定後續作為,“一刀砍下去全數下架是很偷懶的作法”。民眾過度恐慌,認為什麼都不能吃的後果,就是犧牲消費權益。

  2011年福島核電廠事故後,鄰近的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市被列為禁區,此處生產的產品不可輸入臺灣。臺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說,當時考慮是因輻射塵可能隨著空氣、水、土壤污染周邊環境,這些地方生產的作物恐有輻射污染之虞。

  而本次的違規輸臺事件,許輔認為,應分兩層面來看,一是不良業者竄改標示、偽造產地;另一為食品安全本身。前者涉及刑事責任,交由司法判斷,後者才是真的需好好思考討論的議題。

  許輔表示,以這次被查出的茶飲、咖啡為例,若茶葉、咖啡豆主原料產地不在福島5縣市,只是在當地工廠制造輸出,那麼受污染可能性就很低。應由儀器檢測是否受污染,拿出科學實證。

  徐源泰也提到,業者不應蒙騙民眾,但“看到黑影就開槍”的社會氛圍,更不可取,建議“食藥署”逐一了解產品原料產地,再來談論安全性。

  至于臺灣對日本進口產品的產地限制是否太嚴格?許輔說,現在尚無定論,應參考世界各地的標準,並了解日本目前輻射污染嚴重程度,依照科學證據嚴謹考慮,不能過于情緒化。(中國臺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