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2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日本食品違規輸臺事件引起軒然大波,臺灣食安專家提醒,對於食品輻射污染的認定應冷靜、專業,以科學儀器檢測是否真遭受污染。若産品只是在福島周邊5縣製造,主原料産地並非此處,輻射污染可能性就低,當局應厘清相關事證,貿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全數下架,將造成民眾莫名的極大恐慌。
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長徐源泰説,輻射污染可用專業儀器檢測,食品是否有安全疑慮,可以查出來。“食藥署”應搞清楚這些日本進口食品是否真的對人體有害,再決定後續作為,“一刀砍下去全數下架是很偷懶的作法”。民眾過度恐慌,認為什麼都不能吃的後果,就是犧牲消費權益。
2011年福島核電廠事故後,鄰近的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市被列為禁區,此處生産的産品不可輸入臺灣。臺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説,當時考慮是因輻射塵可能隨著空氣、水、土壤污染周邊環境,這些地方生産的作物恐有輻射污染之虞。
而本次的違規輸臺事件,許輔認為,應分兩層面來看,一是不良業者竄改標示、偽造産地;另一為食品安全本身。前者涉及刑事責任,交由司法判斷,後者才是真的需好好思考討論的議題。
許輔表示,以這次被查出的茶飲、咖啡為例,若茶葉、咖啡豆主原料産地不在福島5縣市,只是在當地工廠製造輸出,那麼受污染可能性就很低。應由儀器檢測是否受污染,拿出科學實證。
徐源泰也提到,業者不應矇騙民眾,但“看到黑影就開槍”的社會氛圍,更不可取,建議“食藥署”逐一了解産品原料産地,再來談論安全性。
至於臺灣對日本進口産品的産地限制是否太嚴格?許輔説,現在尚無定論,應參考世界各地的標準,並了解日本目前輻射污染嚴重程度,依照科學證據嚴謹考慮,不能過於情緒化。(台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