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趙曄嬌)民以食為天,但近年來“食安”問題卻頻頻敲響警鐘。5日,全國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就食品安全問題提出建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傑認為,中國需利用資訊技術,完善食品資訊追溯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認為,近年來不少食品安全問題並不是真正源於食品安全事件,而是科學真相與消費者認知之間形成了“資訊真空”,客觀上加深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憂慮。
談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時,宗慶後表示:“要加強食品安全全民教育,用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聲音去傳遞食品安全科學知識,促進全社會食品安全基本認知的形成。”
宗慶後提出,要從農業生産、食品加工、流通等重點環節上,加強對普通民眾和從業人員的科普認識,讓民眾能區分合格食品與不合格食品之間的差別,對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有基本的認識,從而逐步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素養。
而作為通信行業的業內人士,鄭傑則認為,建設食品資訊追溯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鄭傑告訴記者,食品資訊追溯制度就是利用資訊管理技術給每件商品標上號碼、保存相關的管理記錄,使消費者可以了解食品來源地、生産流程、物流等內容,以決定是否購買,並便於追溯責任。
據悉,如今食品資訊追溯制度早已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並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管理體系和經驗。
鄭傑告訴記者,目前從整體來看,中國食品的全程可跟蹤鏈條尚未形成。不僅缺乏統一的業務標準,現有的追溯體系建設和使用成本也非常高,使企業缺乏積極性,而大部分的追溯方案中,要查詢還需要專用的查驗設備,消費者較難隨時隨地快速查詢。
對此,鄭傑建議,首先要制定食品追溯的行政管理辦法和相關條例,制定一系列的實施細則,讓追溯制度有法可依。
同時,鄭傑也建議,推進食品追溯體系統一標準和統一平臺的建設,研究制定統一相容、科學高效、擴展性強的物品編碼標識技術方案,使生産、倉儲、配送、銷售等供應鏈中有統一的標識。在此基礎上,建立安全保障體系和資訊記錄體系,實現中國食品供應鏈的全程可追溯,全程可監管,並將農産食品追溯體系與現行的食品品質安全管理認證制度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可供消費者、管理機構快速有效追溯的資訊記錄監控系統,避免重復監管等問題的出現。(完)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