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娃哈哈、洽洽等食品企業的密集加入,常溫乳酸菌産品正在成為市場熱銷飲品品類,殊不知,這些價格與低溫乳酸菌飲料相當的産品卻有挂羊頭賣狗肉之嫌。專家介紹,常溫乳酸菌飲料不僅不涉及接菌種的工藝,還為了延長保質期,殺掉了菌種,其增強腸胃蠕動的特殊功能只是忽悠消費者的噱頭,無菌當做有菌賣的常溫乳酸菌飲料本質上就等於糖水。
功效:沒有菌的乳酸菌飲料
“過去每年年前,做活動的都是一些大品牌的高端常溫奶,今年有點不一樣,常溫乳酸菌産品活動力度很大,又能補充蛋白質,還能減肥,挺划算的。”在北京北三環國展某大型超市的常溫乳品區,一位導購賣力地推銷所屬品牌的乳酸菌飲品。
北京商報記者看到,與過去大部分常溫奶製品區被不同口味和配方牛奶佔據不同,今年的這一區域除了有娃哈哈推出的乳酸菌飲品以外,還有很多並不是很知名的産品,包括味動力、小樣、津威等十余個品牌。相隔不遠是超市的奶製品冷藏櫃,已經佈局中國多年的外資品牌養樂多、味全和近兩三年才啟動乳酸菌産品研發的蒙牛、伊利等均有産品在此銷售。
這些常溫乳酸菌飲品的規格以及外包裝與在冷藏區的養樂多十分相似。對比發現,在常溫區的産品保質期顯示的是6個月,冷藏櫃中的乳酸菌産品多半是30天,且要求處於2-10 。
既然都是乳酸菌産品,為何會有低溫常溫的分別?
據乳業專家王丁棉介紹,儘管很多産品都標注為乳酸菌飲料,但保質期在30天且要求儲存在低溫環境下的屬於活性乳酸菌飲品,也就是通常所説的低溫乳酸菌飲料,這樣的産品在製作過程中涉及複雜的接菌種工藝,不僅成本高,且一般要求每毫升活性乳中活性乳酸菌的數量不應少於100萬個。消費者只有飲用這種乳酸菌産品,乳酸菌才能在人體的大腸內迅速繁殖,同時産酸,從而有效抑制腐敗菌和致病菌的繁殖和成活,起到保護腸胃的作用。而常溫乳酸菌飲品在乳酸菌發酵後經加熱殺菌,不再含有活菌,不僅工藝簡單,更可延長保質期。增強腸動力、促進消化吸收的正是這些活性菌,換句話説,經過殺菌的常溫乳酸菌産品是不具備乳酸菌群的。
“乳酸菌飲品本身蛋白質等營養價值就很低,兜售的不過是 保健腸胃 的概念,如果沒有活菌,説白了就是酸酸甜甜的糖水。”王丁棉直言。
售價:成本低1/4售價卻一樣
根據AC尼爾森零售監測發現,過去八年,乳酸菌飲料複合增長率高達37.1%,較2006年增長了9倍,相比之下,常溫液態奶的增速不僅放緩,且平均毛利率僅為2%-5%左右,而乳酸菌飲料的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增長迅猛、毛利率高也是企業紛紛涉足該領域的重要原因。
北京商報記者在上述超市內看到,儘管工藝不同,活性和常溫乳酸菌産品在定價上卻大致相當:以活性乳酸菌飲料蒙牛優益C為例,規格在340克/瓶的産品售價 6.5元,而125克 5包裝的娃哈哈旗下常溫乳酸菌飲品的售價為11.5元,小樣牌乳酸菌100克 4包裝的售價為7元,換算後整個品類的均價大致在每100克1.7-2元。
“別看售價都一樣,但常溫乳酸菌飲料的成本比低溫的低多了。”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直言,受製作工藝、運輸條件等因素影響,常溫乳酸菌飲品的成本要比低溫乳酸菌飲品低25%左右,換言之,常溫乳酸菌飲品的利潤還要更高,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扎堆做常溫乳酸菌飲品的原因。
“在産品定價上,由於乳酸菌飲料行業沒有特定標準,除開成本、行銷等費用,企業之間的定價更多的是在互相參考,常溫乳酸菌飲料成本不及低溫,定價卻又相當,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大品牌明知道常溫乳酸菌營養價值不高還要做的原因。”行銷專家李志起坦言。
李志起也表示,常溫乳酸菌飲品對溫度要求不如活性乳酸菌飲品高,保質期還長,在低溫乳酸菌産品之前的推廣鋪墊後,市場已經有了“乳酸菌有益於健康”的概念。加上常溫乳酸菌飲料在外包裝與低溫乳酸菌飲品相似,通常情況下,消費者難以準確判斷常溫與低溫乳酸菌到底有什麼區別,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老人和兒童,而這些恰恰是常溫乳酸菌飲品的目標消費群。
標準:國標滯後致投機者涌入
“目前類似養樂多、伊利、蒙牛這樣的大品牌低溫乳酸菌飲品已經搶佔了一二線市場,受冷鏈運輸、低溫儲藏的制約,很多終端網點難以覆蓋到,而常溫乳酸菌飲品由於保質期長,且無需冷藏,其生存空間更主要在三四線市場,包括鄉鎮地區。”朱丹蓬坦言,乳酸菌飲品的市場空間很大,而且隨著近幾年該類品經營的下沉,普通老百姓對健康的需求升級,地級市以下的城市級別貢獻連年增加,顯示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不過,高利潤驅使的背後,卻也暴露出該行業以及企業的諸多問題。朱丹蓬認為,常溫乳酸菌産品以次充好、虛標高價背後折射的是目前國內乳酸菌産業監管缺失與行業標準滯後。
“乳酸菌飲料中活性菌的存活對溫度、環境等要求高,最後消費者喝到時的活菌存活量較出廠時的量少了很多,甚至沒有了,而對於這一點相關部門並沒有嚴格的監管。”據王丁棉介紹,目前我國乳酸菌標準的規定性文件還是2003年出臺的,其中對乳酸菌活菌數量的規定是:出廠三天內産品乳酸菌含量必須高於1 106CFU/ml;目前國際標準已達到了1 107CFU/ml,和國際標準相比,國內的標準對活性乳酸菌産品的要求偏低偏松。不僅如此,在銷售時,有活菌檢出即可,在保質期內對含菌量沒有嚴格的要求,更別提消費者拿到的時候了,這個過程中,如果冷鏈或者終端鋪貨出現問題,只要數個小時,低溫乳酸菌産品內的菌群就會發生重大改變。
“在國內市場以年30%左右增速發展的情況下,國標不僅沒有迅速與國際接軌,竟還有倒退之勢,無法理解。” 朱丹蓬也認為,現行偏低的國家標準導致行業準入門檻降低,會讓大量的投機企業涌入,從而導致惡性的價格戰,或者誇大、混淆概念。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