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外帶冰激淩月餅易引發幹冰“爆炸”存隱患(圖)

2014-09-02 08:10 來源:法制晚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外帶冰激淩月餅易引發幹冰“爆炸”存隱患(圖)

  1 在幹冰密閉之後傺桿偕華倨刻蹇始膨脹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外帶冰激淩月餅易引發幹冰“爆炸”存隱患(圖)

  2 40秒後,瓶體膨脹到極限,並且開始晃動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外帶冰激淩月餅易引發幹冰“爆炸”存隱患(圖)

  3 45秒後,塑料瓶破裂,飛了起來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法制晚報訊(記者 蘇妮 ) 臨近中秋,月餅市場又開始升溫,而新潮的冰激淩月餅在傳統的月餅市場中走俏,清涼的口感受到人們的喜愛。不過您可曾想過,美味的冰激淩月餅,有可能存在危險?

  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在提供外帶冰激淩月餅服務的商家,會免費贈送顧客一部分幹冰用來維持低溫狀態。

  這小小一袋幹冰,若放進密閉空間內,幹冰可能會“噴發”,將人凍傷。過去曾多次發生類似事故。

  《法制晚報》記者用塑料瓶模擬密閉空間進行了實驗。結果證明,一條幹冰就足以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內將塑料瓶震飛。

  專家稱,使用幹冰需謹慎,使用不當的話容易發生危險,建議商家提示顧客幹冰的正確使用方法。

  新聞內存 冰激淩月餅曾多次發生事故

  早在2005年,上海的劉先生在哈根達斯購買了一盒冰激淩月餅,回家後將附送的幹冰裝進塑料飲料瓶中放入了冰箱,家里的冰箱和廚房被炸得一片狼藉。

  在2012年,一名女士懷抱著用塑料袋包裹的冰激淩月餅乘地鐵時,其內的幹冰突然“噴發”。

  去年5月的一天,類似的事故在北京的吳女士家發生。吳女士買了一個冰激淩蛋糕,看到里面有一些幹冰冰柱,就裝到礦泉水瓶里當做普通冰塊一起放入冰箱。片刻後,冰箱門居然被震飛一米多遠。

  記者搜索過往新聞發現,像這樣的事故還曾經發生過2例。

  記者走訪 店方不主動告知幹冰危險

  昨天,記者走訪了一些冰激淩店,發現在每家冰激淩店內櫃臺後面都會放置一個白色的塑料泡沫箱子,用于存放幹冰。箱子的蓋子是個很厚的棉墊,當掀起蓋子時會冒出大量白氣。店員一般都會戴上隔溫手套後用夾子來取幹冰。

  當記者在一家哈根達斯店內要求打包冰激淩月餅時,店員就用夾子從幹冰箱子內取出十幾條幹冰裝入一個特制的白色塑料袋內,然後將塑料袋的開口簡單折好,裝入打包冰激淩產品的紙袋內。從把打包的冰激淩遞到記者手上到記者離店,店員始終沒有提醒過幹冰危險或囑咐幹冰的處理方式。

  記者再次返回店中主動詢問幹冰的處理方式,店員說,最好不要用手直接碰。除此以外,並沒有提示幹冰放入密封容器內會有危險。

  模擬實驗 一條幹冰45秒震飛塑料瓶

  為了驗證幹冰是否有足夠的威力發生爆炸,記者專門進行了兩組實驗。為了模擬密閉空間,記者選擇塑料瓶作為容器進行實驗,同時準備了幹冰若幹和隔溫手套。

  為模倣密閉空間,記者將幹冰放入塑料瓶內。此前,在塑料瓶內加入一些水,用于加速幹冰升華。為了保證安全,記者全程都佩戴了隔溫手套。

  第一組實驗中,記者在有水的塑料瓶中放入一條拇指大小的幹冰。幹冰入水後立即產生了反應,水瓶上半部分充滿了白色氣體,並不斷從瓶嘴冒出。

  隨後記者迅速擰緊瓶蓋,將塑料瓶直立放在空地上,塑料瓶不斷膨脹,發出“嘶嘶”的聲音。40秒後,原本有些癟的塑料瓶已被白色氣體撐滿。又過了5秒,“嘭”的一聲,塑料瓶被撐破,瓶蓋被震飛,瓶身與之前相比“臃腫”了不少。

  第二組實驗中,記者向另一瓶盛有部分水的塑料瓶中放入2條拇指大小的幹冰。隨後記者迅速擰緊瓶蓋,將塑料瓶直立放在空地上。可以明顯看出,第二組2條幹冰產生的白色氣體量遠超第一組,並且反應也比第一組迅速。

  只過了20秒的時間,塑料瓶就“嘭”的一聲破裂了。一瞬間,塑料瓶因強大的衝擊力跳了起來。

  專家說法

  幹冰升華 在密閉容器內易出事

  昨天下午,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孟慶雲告訴記者,幹冰實際上就是二氧化碳的固體形態。實驗中瓶子之所以會被炸飛,是因為幹冰的不斷升華使得分子間距離變得很大,瓶子內的氣體體積會猛增,使瓶壁的壓力越來越大,當瓶子內外壓力差達到極限時,就會產生能量的瞬間釋放,就是俗稱的“爆炸”。

  孟教授認為,使用幹冰時需要謹慎,使用不當還會有凍傷的危險,賣冰激淩月餅的商家為顧客提供幹冰來保持低溫是較危險的方法,建議使用帶有絕熱層的包裝來替代幹冰,或注意囑咐顧客幹冰的正確使用方法。

  另外,孟教授提示,若將幹冰放在狹小的空間內,當幹冰完全從固態變成氣體,會使空間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嚴重的話會使人窒息。

  多知道點 幹冰是啥?

  幹冰就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千帕壓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無色的液體,再在低壓下迅速蒸發而得到。其溫度為零下78.6℃,因此經常用于保持物體維持冷凍或低溫狀態。不過,由于其溫度很低,如果是在長時間直接碰觸肌膚的情況下,就可能會造成凍傷。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