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杜絕“臭腳食品”關鍵要提高違法成本

2014-06-23 14:11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繼“臭腳米粉”引發輿情譁然之後,“臭腳豬肉”又粉墨登場。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黑作坊的老闆穿著拖鞋直接踩在已經宰殺好的豬肉上,拿著水管往豬肉的血管中注水長達五六分鐘,“注水豬肉”的製作內幕驚呆不少網友。

  問題食品為何層出不窮?有特殊“市情”這一客觀原因:東莞市就業于生産線一線的工人人數多,民辦學校上學的外來工子弟人口數量也大,這一群體的經濟承受能力相對較差,這就使得那些價格低廉的快餐式食品受眾甚廣。需求産生市場,在黑心資本逐利屬性的助推下,低價、廉價産品催生了粗糙、甚至有毒有害的生産方式。但是,中低價位消費市場的存在,顯然不能成為有害食品、有毒食品堂而皇之存在的理由。于情于理于法,社會進步帶來的應該是人們生命健康保障的增強,而非造假方式的先進。即便有著種種客觀因素存在,政府監管部門也有責任守住品質安全的關口和底線。

  “看了直想吐”、“監管部門在哪”……每有問題食品被曝光,人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發出這樣的感嘆和詰問。黑作坊往往隱蔽性強,善於跟監管躲貓貓,食品監管執法難度大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在食品安全高度關切的形勢面前,東莞“臭腳米粉”、“臭腳豬肉”等毫不收斂,監管之“網”織得不夠密、執法力度不夠大,顯然也是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證實:從6月中旬開始,東莞市已經正式啟動新一輪的食品安全整治,並重點通過視頻監控,避免“臭腳米粉”現象的再度出現。但值得深思的是:“臭腳米粉”之後,為何還有這麼多的問題食品走入公眾視野?

  顯然,光整治、關停那些被曝光的“黑作坊”還不夠。一些“黑作坊”生産設施簡陋、違法成本低,為應對“曝光一處,嚴懲一處”的突擊式整頓,往往打起運動戰——被曝光、查處後,換個“馬甲”、鍋碗瓢盆挪個地方,就可重敲鑼另開張。正視這個問題,才是當前食品安全整頓的重點。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提高這些黑作坊老闆的違法成本。除了查處、關停他們建立的“黑作坊”外,還應大幅提高罰款額度,讓黑心商家沒膽量、沒本錢再開張。切切實實將有毒、有害食品經營當作荼毒生命的犯罪來打擊,才能真正震懾那些不法分子。

  近兩年,為了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不少省市都建立了食品安全“黑名單”,東莞市也不例外。然而,現實的問題是:這些“黑名單”往往針對違法企業,對規範運營的大企業比較有效,對點多面廣的個體戶、手工作坊意義不大。基於東莞市的市場特點,有必要探索出一套專門針對小作坊、個體戶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只有通過法律手段對不法經營者的嚴懲,通過“一次違法,終身禁入食品行業”的制度發力,才有可能真正扼住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源頭。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