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史上最嚴新規拷問中外奶粉商
在中國龐大數量新生兒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會面前,奶粉商摩拳擦掌。
被業內稱為嬰幼兒奶粉行業“史上最嚴格門檻”的換證審核工作5月底結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5月30日公佈的名單顯示,82家國有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産企業重新獲得生産許可證,而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審查和申請登出的企業有51家。
過去一年,一系列奶粉新政密集出臺,國産奶粉廠商和進口奶粉廠商都在政策調控和市場發展間找尋平衡,也在找尋新的發展機會。國産奶粉機會來了嗎?“市場在調整,留下巨大的機會,但是機會是稍縱即逝的。”高級乳業研究員宋亮説。
奶粉商忐忑迎接史上最嚴奶粉新規
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看到的最嚴格法規
“這是我在達能職業生涯當中經歷的最嚴格的新許可證的審核,也是看到的最嚴格的法規。”多美滋中國區總經理包博睿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審核遍及整個産業鏈,不僅是對我們自己的産品生産線,從上游到下游的資訊,都要進行嚴格審核,這和其他國家相比,確實是最嚴格的,包括對倉儲的審核。”
包博睿所指的正是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規”的換證審核工作,也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産行業的準入制,其結果直接決定中國133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産企業的生死存亡。
“簡單從人數來比較,去年在歐洲有一個工廠的審核僅花了一個審核員一天的時間,而在中國,單單審核過程就有3、4個審核員,至少花了一週的時間。” 包博睿感慨到。
“這個政策的確嚴格。”宋亮也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裏,新版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産許可證成為奶粉行業的頭等大事。能夠獲得新證的企業,意味著在他們可以享受中國二胎政策放鬆後帶來的巨大市場機會,起碼獲得繼續玩下去的資格,而沒有獲得新證的企業則只能慘澹出局。
四成企業被攔在了門外
如果不是後來政策有些放寬,幾乎一半乳企都會被淘汰
5月30日,最終的結果揭曉,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準入制暫時將四成企業攔在門外。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司長馬純良當天表示,食藥監總局統一部署了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産企業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由8家食品檢驗機構統一開展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發證檢驗工作,82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産企業獲得重新許可,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審查和申請登出的企業有51家。
為了通過這次換證審核,不少乳企斥鉅資對工廠進行了整改和改造。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透露,為通過此次審核,飛鶴耗費的改造資金約為1億元,旗下6家工廠全部獲得新版生産許可證。而包括多美滋在內的上海4家乳企為通過該審核的改造資金也超過1億元。
根據規定,未獲證的企業還有一到兩年的停産整改期,但巨大的投入會讓一些企業不得不放棄。宋亮指出,將有超過三成或者更多的企業在這場洗牌中被淘汰。“如果不是後來政策有些放寬,幾乎一半乳企都會被淘汰。”宋亮指出,在自建自控奶源這個問題上,除了飛鶴、完達山、伊利、貝因美等少數企業是完全達標的,其他的都有水分。
外資奶粉企業都在中國找廠
市場在調整,留下巨大的機會,但是機會是稍縱即逝的
近五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複合增長率保持25%左右,2015年全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總銷售額有望達到800億元。由於單獨二胎政策放開,自2014年開始,市場新增容量預計在50億至100億元。“此前,雙獨二胎政策已放開,集中表現在一二線城市,此次單獨二胎放開,受益地區更多集中在三線城市及以下地區。”宋亮指出,現在外企乳粉企業都在中國找廠,一旦落地將衝擊三四線城市市場。
事實上,外資乳業在中國的佈局越來越深入,去年以來,惠氏投資24億元在蘇州建廠,雅培在嘉興建廠,荷蘭皇家菲仕蘭則將與輝山乳業建立嬰幼兒配方奶粉合資企業。
“市場在調整,留下巨大的機會,但是機會是稍縱即逝的。”宋亮指出。在多位乳業專家看來,對於自有優質奶源、採取濕法工藝的企業,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先機。
國産奶粉的機會來了嗎?
機遇
乳企兼併重組浪潮轟轟烈烈
國家重拳整治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使得奶粉行業集中度及準入門檻大幅提高,也給國産奶粉帶來了新的機遇。
為了爭奪市場,去年以來,一場轟轟烈烈的乳企兼併重組浪潮襲來。
蒙牛收購雅士利、伊利股份出資3.1億元參股輝山乳業、合生元宣佈以3.5億元收購長沙營可營養品有限公司100%股權。今年以來,國産奶粉企業的市場爭奪戰愈發激烈,三元等企業紛紛推出定價超400元的奶粉佈局高端市場,一改國産奶粉廉價的形象。在配方上,伊利、貝因美、三元都在研發專門適用於中國寶寶配方的奶粉。在渠道上,君樂寶奶粉則以行業新進入者的姿態推出售價為130元的低價奶粉,其只在電商渠道銷售的創新變革也引發激烈討論。
“飛鶴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增長66%。”老牌國産奶粉企業飛鶴董事長冷友斌5月27日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這家在國産奶粉行業排名第三的企業從今年起展開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並購,1月份全面收購了吉林艾倍特,隨後又宣佈控股收購國內排名第一的羊奶粉企業——陜西關山乳業。“看重羊奶市場空間巨大才收購關山乳業,收購艾倍特是因為看重母嬰店渠道。”冷友斌告訴北京晨報記者。
挑戰
進口奶粉帶來的衝擊並未減少
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2013年國産主流品牌奶粉銷售額出現提升,市場份額也在進一步擴大,儘管這種提升過程並不迅猛。根據尼爾森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排名前十的奶粉品牌中,國産奶粉企業佔據了四個席位。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2013年美讚臣、多美滋、雅培等外資乳企的市場份額同比出現下滑,而飛鶴、伊利、完達山等國産乳企的市場份額同比出現增長。
“政府加大了對奶粉企業整合力度,大品牌受政策紅利影響較大,隨著消費信心恢復,未來將獲得市場全面認可。”宋亮指出,進口奶粉帶來的衝擊並未減少,目前在資訊比較發達的地方,比如一二線城市的媽媽依舊比較迷信進口奶粉。
乳業專家王丁棉則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個別企業的飛速發展不代表整個行業,對中國奶粉行業而言,國家一系列組合拳帶來的實際效果並不大。
儘管在過去一年中,恒天然肉毒桿菌、奶粉行業整頓、反壟斷調查等一系列事件給了市場重新洗牌的機會,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國産奶粉仍喜憂參半。
(晨報記者 陳瓊)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