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魚肥糧豐;湘水之濱,稻浪飄香……提及湖南,人們腦中首先浮現出的是“魚米之鄉”美景。然而,近段時間以來,湖南大米不時被檢出鎘超標,“魚米之鄉”光環被罩上一層陰影。
事實上,不僅是湖南,國內多個省份出産的稻米被查出鎘超標,土壤污染已成我國眾多地方的“公害”。“鎘米危機”的出現,再次敲響土壤污染警鐘。
我國1/5耕地受重金屬污染
相對於“鎘米風波”給農民和米廠老闆帶來的難以言喻之痛,更多業內專家卻認為這是一場遲早要來的危機。
劉湘驥是攸縣大同橋鎮大板米廠老闆。自從今年3月廠裏的大米被檢測出鎘超標以來,劉湘驥幾乎每晚都輾轉難眠。雙眼佈滿血絲的他2個月內體重驟減了20多斤。“鎘是什麼東西,我都不知道。”劉湘驥説,他的大米廠從收谷、脫殼、碾米、拋光到包裝,所有程式都是物理性操作,不存在添加或産生鎘等重金屬污染的可能,污染只能來自於生産大米的農田。
相對於“鎘米風波”給農民和米廠老闆帶來的難以言喻之痛,更多業內專家卻認為這是一場遲早要來的危機。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專家童潛明認為,我國土壤污染形勢已十分嚴峻。中國水稻研究所與農業部稻米及製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0年發佈的《我國稻米品質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稱,我國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在湖南、江西等長江以南地帶,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南方省份土壤中重金屬本來底值就偏高,加之多年來經濟結構偏重於重化工業,大量工業“三廢”排放加劇了土壤重金屬污染形成。
[責任編輯: 郭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