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 正文

沉默多數上街頭 八·一七大遊行説出港人真正心聲

2014-08-18 09: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8月17日下午1時半,數以10萬計的香港市民從維多利亞公園出發,以遊行表達支援香港和平普選,反對“佔領中環”。在此之前,已有140多萬香港市民通過簽名方式支援這一訴求。

  為和平普選發聲

  香港正在進行政制改革諮詢,徵求各界對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和立法會選舉的意見。香港反對派人士威脅,特首候選人必須採用“公民提名”方式,否則將發動市民佔領香港金融樞紐中環地區。

  “佔中”可能導致中環交通癱瘓,進而影響到香港金融業和社會的正常運轉。亂港的危險性,逼迫香港“沉默的大多數”發聲。過去1個月,“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的簽名行動已收集到146萬港人簽名。

  17日的遊行以更直觀的形式表達了香港主流民意。遊行隊伍從維多利亞公園出發,行至中環遮打花園,路線總長約4公里。組織方統計,共有19.3萬人參加了遊行。

  遊行隊伍行進至軍器廠街天橋以及金鐘行人天橋兩處時,市民高舉火紅的木棉花,場面蔚為壯觀。組織方大聯盟表示,選擇有“英雄花”之稱的木棉花,是因為代表“冬去春來,送暖人間”,寓意動亂威脅之後是和平。

  此次遊行發言人吳秋北在現場表示:“我們這樣做並不想震懾反對派,只是希望反對派知道,香港大部分人是希望和平普選的,主流的聲音是希望團結的。希望反對派可以放棄暴力、非法的手段,放棄‘佔中’。”

  人心所向的最好證明

  8月17日上午7時,“為和平普選 跑步上中環”活動作為大遊行的前奏,吸引1500位香港市民參與。

  市民鬥先生對媒體表示,“佔中”威脅的是香港社會整體,投資者和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均感受到無形的、長期的壓力,香港在法理上屬於中央政府管轄,以“佔中”的方式與北京對抗,對香港並非好事,也不能用“佔中”挾持和犧牲香港市民的基本利益來做無謂抗爭。

  市民林先生説,早前已去“反佔中”簽名,今天還來參加跑步活動,這是出於對香港法治的信念,“佔中”發起人明知“佔中”違法,卻還要繼續做,無疑會嚴重破壞香港的法治精神。

  市民李女士特別帶著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女兒來到中環遮打道的終點站獻花。她説,希望教育她們從小遵紀守法,她很擔心現在社會上一些人士和媒體對青少年産生不正確的影響。中央本來對香港就有管治權,因而香港的普選還是應該按照中央要求和香港的有關法律進行。

  “佔中”組織者打著“民主”旗號,要以激情的街頭運動製造民意假像,“反佔中”簽名和大遊行,讓“佔中”勢力無法以“民意的代表”自居。港區全國政協常委余國春説,簽名對於快節奏的香港人來説是件“麻煩”的事,因為每份表格都要核對身份證件,留下聯繫方式,“腳步匆匆的香港人,為了反對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停下腳步耐心排隊,對反‘佔中’簽名踴躍支援,這就是人心所向最好的證明。”

  容忍違法是另一種犯罪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15日以個人身份參加“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組織的“反佔中”簽名活動。他簽名後表示,作為社會一分子,很希望能在2017年根據《基本法》及全國人大有關決定,實現一人一票選特首,反對以任何違法方式去追求或支援某一普選方案。

  “佔中”屬違法行為,而“佔中”訴求的“公民提名”,同樣與法不符,因為《基本法》早已規定,特首候選人由提名委員會提名。

  梁振英説:“中央是不會被‘佔中’或者類似的犯法行為脅迫而在普選問題上作出讓步。”他否認簽名會影響特首“中立性”,重申作為特區最高官員,“在犯法和守法之間,是沒有一個中間地帶的。”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惠珠17日到“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在中環的獻花區獻花時表示,以符合憲制及香港法律框架方法爭取的民主才會恒久。

  “8·17和平普選大遊行籌委會”發言人陳勇表示,“保普選反佔中”已經發展成為本港市民自發推動的一次運動,鼓勵“沉默的大多數”勇敢走出來,讓主流民意發聲,表達市民大眾“愛和平、要普選”的意願,“這是開埠以來都少見的景象。”他説,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若“佔中”得逞,則選舉失去意義,社會也將永無寧日,“誰破壞法治,就等於將香港推向沉淪”;若社會容忍此類違法行為,“則是另一種犯罪,會影響全香港市民的福祉。”記者 王 平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