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消息(韋愛民 汪鑫 張敏東 傅嬌娜):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進一步擴大內地與港澳合作,促進港澳自身競爭力提升”。“CEPA”是《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簡稱,截止2014年1月已在港澳成功實施十年。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本台專訪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解讀CEPA實施十年來內地與港澳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呈現的可喜變化。以下為《CEPA十週年》系列報道(之三):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合作空間廣闊。
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看來,拓展香港與內地間的服務貿易並不容易。
她説:“服務業不像製造業,製造業只要解決了關稅、投資,建起廠房就可以生産;服務業涉及到人員流動,資金流動等很多方面,而這些人員、資金的流動又遇到很多障礙,比如資質的相互認定等等,使得香港與內地在教育、醫療、文化創意和仲介服務機構的合作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所以需要有一些框架制度來解決。”
在CEPA實施的最初階段,香港與內地的貨物貿易迅猛發展,截至2013年底,內地累計進口香港CEPA項下受惠貨物貨值71.61億美元,港零關稅進入內地貨物增長了10倍。隨著經貿聯繫的進一步緊密,兩地間的合作也從單一的貨物貿易向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並存轉變,而且服務貿易所佔比重越來越大。
香港人大代表黃友嘉在談到香港與內地的服務貿易時也深有感觸。黃友嘉表示:“我相信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應用科學、産業設計,但這方面需要有更大的投入才可以,現在很多香港企業在內地設廠,總部仍在香港,那麼香港政府對於應用科學和産業設計的一些資金資助是無法運用在香港之外的地區的,這就對香港與內地産業鏈的配合造成挺大的障礙。”
令業界人士欣慰的是,CEPA協議及陸續簽署的補充協議的實施正在讓這些障礙逐步得到解決,目前,CEPA涵蓋的服務行業包括了銀行、建築、醫療、法律、會計等,它鼓勵更多香港的專業人員進入內地發展,包括開放專業考試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的進入、在香港設立考試點方便香港專業人士參加內地專業資格考試等,這為以服務業為支柱的香港創造了更多發展機會。
但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有港區代表委員説,香港作為一個完全市場經濟體,一直是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運作的,他們認為香港對CEPA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的利用還遠遠不夠。CEPA是在"一國兩制"方針下和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做出的特殊安排,是中央政府所簽訂最優惠的自由貿易協議。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先生將其比喻為:香港撿到寶,但不會用。他説:“在金融方面,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在幫助中國貨幣逐步走向世界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實,中央政府通過CEPA給予香港的優惠政策還有很多,以前利用的不夠,好在現在特區政府包括香港工商界都已經重視起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好的成果。”
多位人大代表指出,CEPA是一條“雙向車道”,不僅讓香港企業借助優惠政策得以進軍內地,同時也使香港成為內地企業落實“走向世界”的戰略平臺,從而促進內地企業在區域及國際市場的發展。根據CEPA的雙贏原則,香港與內地的企業都將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正如香港特首梁振英所説:“香港是我們國家這輛高鐵很多輪子其中的一個,香港和內地是互動的關係,接下去還有很大的空間,雙方的關係本質是互惠互利,通過香港的貢獻,國家發展得更好,香港也因此取得更大的發展動力。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先生,對於香港與內地的關係總結得非常精彩,他説,國家好,香港更好!”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