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港股交易系統積極提速擴容,以迎接“北水南下”。港交所正研發新一代交易系統,設計以呼應內地股市基建為主,並可支援收市競價、升跌停板等功能。港交所強調,系統支援升跌停板,不等於計劃引入相關措施。
港交所首席科技總監周騰彪接受訪問時表現,整個系統升級(名為“領航星”計劃)會分多個階段進行,最終目標是統一現貨期貨的所有數據傳輸和交易功能,由當下採用的“AMS/3.8”系統,轉移至“新一代”的中央對盤系統。
周騰彪説,新的對盤系統由港交所自行開發,技術方案除了考慮國際金融市場需要,最重要是顧及內地市場的特色,以便長遠可與內地股市互通。他指出,單從技術層面看,內地和香港系統聯網並沒有太大困難,但其他法規配套等功夫,則要先行研究和解決。
港交所繫統提速,業界自設的系統也得升級配合。投資大行的系統早已是“超班之作”,容量和速度早已跑在港交所之前,但不少小經紀仍沿用舊式作業系統,部分更沒有電腦化,要租用港交所的設備。因此,小經紀擔心繫統改革,等於強逼他們增加資源。
港交所資訊技術科高級總監梁松光強調,升級不是一步到位,會配合其他市場措施(例如短暫停牌)的推出時間,以及業界的系統更新進度。現時小經紀要向港交所購入“節流率”(俗稱“水喉”,供證券行自設電腦系統接駁至港交所交易系統,“水喉”數目愈多,效率愈高),但2015年後,港交所將引入“中央交易網關”系統,從此證券經紀不用再購置“節流率”。簡言之,“水喉”日後會由港交所中央管理,此舉有助減輕業界經營成本,以及簡化整個現貨市場的系統複雜程度。
市場關注系統提速,是否等同鼓勵高頻交易。周騰彪重申,香港徵收印花稅的環境下,限制了高頻交易的出現,但隨著數據資訊加快傳輸,程式交易應會增多。然而,程式交易增多不等於市場風險增加,業界如能掌握更快更多資訊,有利完善管理風險。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