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低藥價,減輕民生負擔,需要繼續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理順內地醫療行業的定價機制,打擊行業腐敗。
據《人民日報》報道,最近,因價格等因素,不少內地人開始到香港購買藥品。香港西環一家大藥房的老闆告訴記者,一天銷售額有10萬港元,其中內地人約佔一半。以一種治療乳腺癌的藥品——赫賽汀為例,內地賣人民幣25000元,而香港有的藥店報價只有18500港幣(約合人民幣14800元)。
儘管,赫賽汀非普通用藥,但是,同一款藥品差價居然高達一萬元,不能不令人感到吃驚。如此巨大的價格“剪刀差”,也不可能不會給公眾帶來心理衝擊。
香港的藥品為何比內地便宜?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香港是自由港,零關稅。按照《藥品進口管理辦法》規定,進出境人員隨身攜帶的個人自用的少量藥品,應當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並接受海關監管。一般來説,從香港買自用藥品也不用交關稅。如果,赫賽汀確實需要交納關稅,恐怕也不會有上萬元之巨。
但是,香港和內地藥品價格的“剪刀差”如此巨大,顯然不只是關稅問題,關稅之外的原因更值得追查。
內地藥品價格虛高,和“以藥養醫”的體制相關。近年,醫療體制改革啟動以來,一些地方已經提高藥事費等,但是,就整體而言,醫療機構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對“以藥養醫”體制的依賴。
另外,內地醫藥行業的公關、賄賂成本高企,也是重要原因。近來,葛蘭素史克等跨國藥企深陷賄賂門,而媒體也報道,國內藥企的會議成本也同樣開支巨大。這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潛規則。這些公關成本、行賄成本,最終都會轉嫁給患者。
此外,就是和國內藥品定價體系有關。據報道,進口藥品定價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按市場自主定價;一類是單獨定價,包括原研藥、專利藥和獨家品種,享受發改委的單獨定價權利,赫賽汀就屬於此類;一類是實行最高零售限價,一般納入醫保目錄,與國內的藥品定價方法相同。
赫賽汀生産企業——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則稱,赫賽汀在內地的銷售價格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同意。那麼,赫賽汀的價格如此之高,是否存在壟斷的因素?發改委作為反壟斷的審查機關,一方面又掌握某些藥品的定價權,或許就存在倫理衝突。這不利於藥品行業的壟斷調查。
顯然,藥品定價應充分考慮藥品的特殊用途、民生負擔和其他發展水準、收入水準相當的國家或地區同類藥品的價格。政府部門如果不能很好地行使這一定價權,就應該簡政放權,交給市場。
從網際網路上的比價軟體,到這種現實中的“貨比三家”,現在民眾獲得資訊的手段更加發達,也就對內地藥品價格虛高的現實看得更加清楚。香港和內地藥品之間的價格“剪刀差”,即便是特例,但也是一面鏡子。減低藥價,減輕民生負擔,需要繼續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理順內地醫療行業的定價機制,打擊行業腐敗。當然,有些救命藥品、保命藥品的關稅,如有可能,也應該降一降。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