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榮控股話戰“疫”:打造一體化產業鏈
中新社福州8月3日電 題:(抗擊新冠肺炎)福建永榮控股話戰“疫”:打造一體化產業鏈
作者 閆旭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的石門澳產業園里,永榮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鏈CPL二期項目正推進建設。該項目今年6月落戶,由‘集團與山東煉化能源集團合作投資,總投資396億元(人民幣,下同)。
此前,今年3月,永榮控股集團旗下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蟬聯中國錦綸民用長絲產量冠軍;5月,永榮錦江錦綸絲線銷量創下新高,總投資6.8億元的年產7萬噸綠色差別化錦綸纖維項目如期開工;上遊永榮科技公司“生產不停歇、出口不間斷”,一季度己內酰胺總產量達5.6萬噸左右,實現開門紅。
“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行業總體銷量呈下滑趨勢的大背景下,公司截至目前都處于滿負荷運行,呈現良好態勢。”永榮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陳飛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主要得益于一體化產業鏈的優勢。
今年1月下旬以來,封城、隔離、延長假期等應對疫情的舉措,給石化產業鏈帶來了影響。疫情期間,交通管制使得產品大量庫存積壓,產銷難以有效銜接,市場低迷銷售困難,產品價格持續下滑。
“我們打造了完整的產業鏈,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產自銷。我們的己內酰胺生產完成後,馬上供給下一環作為聚合生產的原料。”陳飛說。
以石化尼龍新材料為主業的永榮控股集團,已打通“芳烯—己內酰胺—聚合—尼龍紡絲”一體化全產業鏈,向產業鏈上遊不斷延伸發展。
陳飛告訴記者,上遊原材料採用管道運輸,暢通了企業的“運行生命線”,不受疫情期間交通管制的影響,而且大大降低物流費用;協同效應之下,企業整體抗風險的能力提高,產品價格規避了市場大起大落的波動。
陳飛認為,對企業而言,打造一體化產業鏈可以全面降低成本,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對一個地區而言,完整的產業鏈會吸引更多垂直和協作關係的企業集群,發揮聚合效應。
面對疫情的衝擊,石化產業如何打造自主、可控、良性循環的產業鏈?陳飛認為,創新驅動是第一要務。
永榮控股集團投入巨資建立科創中心,現有研發人員180余人,已申請專利400多項。其歷時五年研發的“綠色高效水合法環己酮耦合工藝”,填補了國內外該領域的空白,也解決了環己酮裝置原料利用率低這一世界性難題。
其次,在陳飛看來,順應市場是必然要求。
目前,福建石化產業總體上產品品種比較少,烯烴、芳烴產業鏈條少而短,傳統大宗產品居多,深加工高附加值品種少,以烯烴、芳烴為基礎原料向下遊發展的高技術含量高端產品十分缺乏。
陳飛認為,未來,隨著下遊各行業的發展,對化工高端產品需求持續上升,聚焦具有前景的領域,如移動汽車、醫療保健、食品包裝、時尚服飾等領域,研發市場容量大、未來前景好的產品,是打造自主、可控、良性循環產業鏈的必然要求。
石化產業是福建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在產業集聚協同發展方面,福建石化園區現有企業數量偏少,企業間關聯度不高,龍頭企業帶動不明顯,尚未形成“化學群”的集聚效應。
“拉動產業鏈奔向高端,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陳飛指出,讓產業鏈實現良性循環,就要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優,精準扶持重點石化、化工新材料龍頭企業發展;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帶動配套企業發展,推動產業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形成集群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