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援小微重在“直達”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兩大貨幣政策工具——一個是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援工具,另一個是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援計劃。兩大工具的創設均圍繞小微企業,重點引導、激勵商業銀行強化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對於小微企業來説無疑是“及時雨”。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超乎很多人預期,市場主體恢復生産、穩定經濟增長可能比原來預計的時間要長,困難要多。其中,小微企業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面臨流動性斷裂風險,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援力度,以進一步穩企業、保就業、穩定經濟增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這是在2019年“30%”目標之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明顯加快,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不足仍然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對此,《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落實這一要求,強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要在直達上下功夫。但直達並不等同於央行直接為小微企業貸款“買單”,而是要通過市場化方式,引導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主體加大支援力度,防範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
觀察我國的融資結構不難發現,我國間接融資——也就是銀行貸款佔了“大頭”。因此,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紓困,不能繞開銀行發放貸款這一關鍵環節。然而,銀行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在實踐中仍有掣肘,這是因為小微企業大多存在運營風險高、資訊不透明、缺少抵押物等特點,使得銀行擔心不良貸款上升、貸款成本過高,對其放貸尤為謹慎。從銀行體系內部來看,中小銀行是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力,但不少中小銀行自身存在不少短板,如攬儲困難、風險控制不完善等,這使其在服務小微企業時“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直達上下功夫,關鍵在於圍繞“痛點”強化政策針對性,推動金融支援政策更好適應市場主體的需要。此次央行創設的兩大貨幣政策工具,正是將貨幣政策操作與金融機構為普惠小微企業提供的金融支援直接聯繫,保證了精準性和直達性。針對小微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問題,央行強調對於普惠小微貸款,銀行要做到“應延盡延”,同時創設政策工具,對中小銀行辦理延期的普惠小微貸款給予激勵,預計帶動延期的本金可達3.7萬億元。針對小微企業缺乏抵押擔保等現狀,央行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促進銀行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投放,支援更多小微企業獲得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支援。
在解決眼前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系統工程,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綜合施策、久久為功。因此,在創設政策工具的同時,央行此次還發佈了一份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指引,著眼長期性、制度性的政策建設,培養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準。在政策支援下,銀行業機構也需要履行好“輸血”職責,將業務重心轉移到支援小微企業上,將流動性輸送到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同時,著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準,盡力讓每一筆資金精準直達真正需要的小微企業。(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