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技推廣體係為春耕生產提供服務支撐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張桂貴)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疫情防控和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農業農村部組織動員全國農技推廣係統,充分發揮體係組織、技術等優勢,運用信息化等現代手段,一手抓一線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指導,50多萬農技人員英勇奮鬥、扎實工作,保障“菜籃子”等農產品供應,抓好春耕生產,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服務支撐和人才保障。
送技術、送服務,切實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供給。
為防止地方蔬菜價格波動較大,加大蔬菜有效供給,基層農技人員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加強生產指導,為各類“菜籃子”產品生產主體排憂解難。
河北永清縣成立蔬菜技術專家組,對全縣在田蔬菜種類、長勢、上市時間、預期產量等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專門印發蔬菜生產技術建議,並利用線上工具,及時發布技術指導信息,為了彌補部分蔬菜品種市場供應不足的問題,該縣農業技術部門引導農戶增加速生葉菜和芽苗菜生產。
為了降低因疫情防控需要農技人員減少面對面服務的影響,山東省青島市組織全市200余家蔬菜果品生產經營組織、近百名農技推廣骨幹和知名農業專家,建立“青島蔬菜生產服務群”,農業技術專家通過線上方式進行線上解疑答惑,一些蔬菜病害問題五分鐘就能得到解決,技術服務群僅建立10天就指導了430多人次,5000多個農戶受益。
為解決疫情期間水產品流通難題,浙江省金華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主動請戰,幫助水產養殖戶與郵政公司建立聯係,構建“基地直採+郵政配送+市民餐桌”的配送模式,為養殖戶與市民搭起方便、快捷、放心的直供橋。
甘肅省瓜州縣農業技術人員利用物聯網信息化技術實時掌握戈壁農業示范園區高標準日光溫室的溫度、濕度、土壤水分和二氧化碳等數據,根據相關信息監測和分析,通過網絡視頻對農戶生產管理進行現場指導,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農戶田間管理不放松,果蔬品質不降,產量不減,群眾穩定增產增效。
山東省樂陵市組織技術專家結合重點蔬菜園區、基地和種植大戶的技術需求,詳細講解疫情防控期間蔬菜春季田間管理要點、運輸安全以及疫情防控等內容,還對全市蔬菜種植基地園區進行了全面摸排,及時掌握本市當前蔬菜生產種類、上市周期等信息,積極構建轄區69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與北京、天津等地菜市場、大型超市充分對接的供銷體係,確保了蔬菜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福建漳浦縣農技人員指導全縣各農業生產基地加快溫室大棚建設進度和閒置設施的復耕搶種,做到光熱資源不浪費,菜田不棄耕,設施不閒置,因地制宜擴大速生性蔬菜生產規模,積極搶種菠菜、油麥菜、普通白菜、生菜、茼蒿、芹菜、上海青和空心菜等葉菜,迅速填補蔬菜供應缺口。
安徽省巢湖市農技部門組織了200多名技術人員為保障蔬菜供給而開展了保增長技術服務工作,通過微信、電話、手機APP等多渠道對蔬菜種植戶開展在季蔬菜技術指導,及時指導他們做好田間清溝瀝水確保不受季害,為擴大蔬菜生產量,農技人員還對夏季適宜蔬菜適時播種進行技術服務指導,確保了蔬菜生產銜接有序。
搶農時、抓春耕,全力確保全國夏糧生產穩定有序。
立春過後,全國春耕備耕由南向北陸續開始,為做好夏糧生產、不誤農時,各地各級農技人員深入農業農村一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動用各種手段強化重要農作病蟲害監測防范,指導農民進行科學生產,推動田間管理關鍵技術落地見效。
針對2020年草地貪夜蛾北遷時間更早、發生區域更廣、危害程度更重,防控任務更為艱巨的嚴峻形勢,為切實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防止造成重大危害,全國農技中心在年初就向全國各地發出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通知,組織各地及早謀劃和安排全面防控工作,制定完善的防控預案,突出技術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出實招和硬招,準確發布預報,指導開展早期防控,做到了抗疫防病蟲兩不誤。
作為疫情重點地區,湖北省襄州區針對小麥鏽病發生情況,為控制鏽病蔓延,減少農戶出門帶來的防疫風險,區、鎮農技專家指導各地利用無人機對鏽病發生點進行防治,農技人員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強化服務,深入田間,加強田間調查,及時監控鏽病發生情況,組建11個植保機防隊,抓住鏽病防控的有利時間,對重點監控田塊,採取“打點防面”的方式,利用植保無人機對發病田塊進行噴藥防治,防止鏽病進一步擴散。
廣東龍門縣以穩定水稻生產面積為重點,指導農資企業加大種子、肥料、農藥、農膜等農資的儲備和供應,組織農技人員深入春耕生產一線,指導農戶密切關注重大天氣變化,及早做好春旱、倒春寒等災害技術準備,並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
河南省溫縣組建了以高級農藝師、農藝師為成員的農業技術服務團隊,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對象,對接全縣規模經營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435戶,覆蓋面積達10萬余畝,通過及時發布麥田管理技術要點,設置農技服務熱線等方式,指導農民落實春季管理技術措施,滿足農民的春耕需求。
毫不松懈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為扎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各地各級農技人員加強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推出關鍵舉措,確保特殊時期畜產品穩產保供和質量安全。
江蘇省常州市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咨詢專家團,通過微信視頻和電話答復相關咨詢等方式為畜禽養殖企業提供疫病防控遠程技術服務,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家養寵物處置問題給予了詳細的技術指導,從畜牧企業人員防護、封閉飼養管理、加強消毒滅原等方面加強技術指導。
為加強疫情期間貧困戶養殖圈舍消毒力度,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動物疾控和畜牧技術推廣中心的業務骨幹深入貧困村,為全區發展養殖產業的貧困戶送去防疫物資,並現場講解疫病防治、圈舍消毒等相關技術,為貧困戶養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江蘇省盱眙縣從農業技術人員隊伍中挑選“精兵強將”分頭協助縣內養殖企業和大戶開展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已累計開展動物疫病監測890份,完成消毒53.8萬平方米,使用家禽疫病疫苗12.28萬毫升,幫助免疫家禽21.947萬羽,使用家畜疫病疫苗3.18萬毫升,幫助免疫家畜2.19萬頭。
內蒙古科右前旗動物疫控中心派出技術人員到公路交通要道站崗排查過往人員車輛,嚴查野生動物及來源不明畜禽,防控動物疫病跨區域傳播,其中正月十五一天檢查過往畜禽1000多只次。
蹲卡點、勤值守,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
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利用緊貼農業農村一線的優勢,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線,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送防控物質、做好全面排查、蹲守堵卡點等,為打贏農村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攻堅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陜西省丹鳳縣農技中心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迅速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組裝100多臺植保噴霧器,用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同時選派單位精幹人員奔赴疫情防控一線,現場培訓消毒噴霧器的安裝、使用和維護。
山東省齊河縣胡官屯鎮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成立了15人組成的疫情防控志願防疫服務隊,出動無人機、輪式機等機械600余架“臺”次,完成全鎮40余個村的消毒防疫工作,對全鎮進行全方位的消毒防疫。
河北省無極縣為了確保全縣農業科技示范主體及輻射戶的衛生安全,阻斷疫情傳播,突出搞好農業部門的服務職能,縣全體農業技術人員專門為給廣大農業科技示范主體宣傳防疫知識。
送物質、獻愛心,不忘初心使命投身疫情防控。
在激勵廣大基層農技人員扎根基層、服務農業,調動和鼓舞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和鄉土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積極性,農業農村部實施了“十佳標兵”評先、特聘農技員招募等舉措,用于表彰典型和補充人才隊伍。在疫情面前,這些先進典型和基層骨幹勇于承擔,樂于奉獻,積極為當地疫情防控工作出工出力。
2019年度全國十佳農技推廣標兵、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射埠鎮農推中心農技員鄧述東,在疫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帶領“一畝田脫貧”團隊為縣一線醫護人員捐獻新鮮蔬菜。
陜西省眉縣特聘農技員主動捐錢捐物、協助村上開展疫情宣傳、摸排返鄉人員、開展線上技術培訓,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家表示,特聘農技員不僅要積極做好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更要在國家有困難的時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共渡難關,用行動迎接春暖花開。
線上服務效率高,關鍵時刻顯身手。
新冠疫情對農技人員一線服務帶來了較大不便,為保證農產品供應充足、不誤農時,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地農技人員在做好防護為農民開展線下指導的同時,通過網站、APP、公眾號以及各類農技指導類微信、QQ群開展線上指導服務,在彌補疫情對線下服務的影響的同時,還有效擴大了服務覆蓋面,提升了服務效率。
黑龍江省以“科技之冬”活動為載體,邀請17名首席專家和480名科研推廣專家,創新利用多種培訓平臺,通過多種新媒體方式,全方位立體化開展遠程農業技術培訓和網上指導服務,計劃到3月底,完成農民培訓150萬人次。
江蘇省充分運用“農技耘”APP,為全省近33萬用戶持續推送農業政策、技術、市場、氣象信息,組織本省22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330個示范基地及各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通過“農技耘”密集發布疫情防控期間生產技術指導意見,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實現“專家不見面,技術送上門”,為疫情防控和生產保供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農業部門和融媒體中心加強合作,組織技術人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及時、無障礙的農技指導服務,通過“今日安州”網站、APP、公眾號,及時制作農技指導視頻,開通網上直播間,更新農情、農技、農資信息,在全面防控疫情的同時,讓農技員們走進田間,走進鏡頭里,以線上服務的創新方式,指導以病蟲害防治為重點的後期田管。
河南省澠池縣創新農技推廣服務,組織農業技術專家採取“互聯網+農技推廣”方式,結合當地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在線開展“雙椒一藥”(花椒、辣椒、中藥材)春耕備播技術培訓指導,讓農民“宅家”防疫情,“線上”學技能,防疫春耕“兩不誤”。
山東省陽信縣動員縣、鄉56名農技人員,建立了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技術交流群、農業科技示范主體技術交流群、蔬菜穩產保供技術群,各技術人員與幫包服務對象分別建立了技術交流群,及時了解群眾的生產難題,實行線上服務、線上診斷、線上開方。同時,各鄉鎮(街道)農技部門動員各村利用村廣播,播放市專家技術推廣錄音,引導農民搶農時、保春耕、促生產,做到疫情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兩不誤。
河北省鹽山縣依托電信網絡天翼“雲平臺”會議係統,為廣大農民群眾進行網上授課釋疑解惑,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即可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目前已經成功開辦了3期農業科技知識培訓,培訓人數達到150余人。
“中國農技推廣”是近年農業農村部建設的農技推廣信息服務平臺,37萬多名農技推廣人員、6000多名產業技術體係專家教授在線解答技術難題、開展技術指導、提供遠程問診。
專家和農技人員運用信息化高效便捷、覆蓋面廣等優勢,線上及時解答農業問題42萬多個,發布服務日志39萬多條,實現了農技指導24小時全天候、跨時空高效服務,專家農民無障礙溝通互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前我國正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各類農產品的穩產保供是保證社會穩定、促進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使命。廣大農技推廣人員匆匆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是阻斷疫情向農村蔓延的銅牆鐵壁,他們是保障“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安全高效的中堅力量,他們是為抓好夏季糧油田管理和春耕備耕工作忙前忙後的幕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