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必驚詫于年輕人“寧願送外賣”

2019-03-01 09:0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這兩天,“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去工廠”的話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新聞將某些工業生産廠家的用工荒與近年來外賣送餐騎手數量增長迅速的事實聯繫在了一起。當然,把這兩者聯繫起來,表面看似乎有理,但實際上,兩者之間並無直接關係。

  從根本上講,在相對自由的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流向體現了市場的價值取向。如果僅從表像看,無論是外賣送餐騎手的巨量增長還是工業生産廠家的用工荒,都是勞動力市場流動和選擇的結果,因而其現象本身並無對錯之別。巨量增長和用工荒,只要不是強迫選擇、刻意壓制的結果,那麼這就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現象。那些“寧願……也不……”式的思維,其實還是有一個獨立於市場之外的價值取向和標準,認為去工廠高於、優於當騎手,認為順著無形之手指引的就業選擇總是不那麼令人踏實。

  然而,無形之手正是通過配置資源來不斷提高市場的效率,這其中當然包括勞動力資源,而配置資源的過程也正是不斷提升勞動力市場價值的過程。工業生産的用工荒,實際上反映了在工業生産的勞動力市場上存在著勞動力價值倒挂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既不能在減少外賣騎手的數量或減少外賣騎手的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通過其他行業製造擠出效應以迫使勞動力轉向工業生産廠家上尋出路,而只能順應勞動力市場的行情,要麼給勞動力以應有的價值,要麼因此而轉業。由此,那種“一個月給6500元還招不來一個成衣廠普工”的説法就多少顯得矯情。6500元還招不來工,顯然説明一個普工的勞動力市場價值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

  去年,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已經接近1萬美元。在每人平均GDP1萬美元的刻度上,相當一部分産業工人應該步入社會的中等收入行列。當下産業工人用工荒的現實,説明産業工人的勞動力市場價值被大大壓低了。當然,這其中的原因並非僅僅是用工者付酬的問題,更多的是整個市場價格信號體系以及諸如稅收、勞工保護、社會管理等體制性問題。而這也正是中國經濟調整和改革的因由所在。

  只有跳出“寧願……也不……”式的思維,才能找到工業生産廠家用工荒的癥結。由此也可以説,現在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其實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作為新業態的一個組成部分,外賣送餐行業的發展勢頭良好,市場前景看好,社會效益也同樣很好。因此,不能將這樣一個市場現象與用工荒的事實對立起來,或將二者視為此消彼長關係,進而做出有損於外賣行業發展以補救産業用工荒的事情。而且可以肯定地説,即使做出了那樣的嘗試,也不會解決問題。

  在經濟發達國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車流中,快遞車輛幾乎抬眼可見。而在巨大的航空運量中,物流飛機的數量也佔有相當比例。流通産生價值,流通實現價值。而所謂外賣送餐騎手,實際上就是物流行業的勞動力。物流業其實是工業生産的延伸,是工業産品實現市場價值的必不可少的過程。外賣送餐行業發展迅速,説明其找準了市場需求,其結果是極大地擴容了餐飲市場空間,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既提升了市場效率,也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據相關數據,僅美團外賣一家,其2400萬份的日訂單就帶動了360多萬家商戶和60萬外賣騎手,三成騎手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此外去年還有200多萬兼職外賣騎手從平臺獲得了收入。這樣的市場規模,吸引那麼多“寧願送外賣”的年輕人,奇怪嗎?(作者:王喆言)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