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産業化重點將向其拓展,2030年預計推廣百萬輛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本報記者 鄧崎凡
正當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駛入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家庭時,另外一種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汽車近期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
這種預計國內到2030年將實現百萬輛銷售目標的新能源汽車,與流行的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有何區別?産業化進展如何?距離真正駛入尋常百姓家究竟還有多遠?記者日前進行了採訪。
加氫3~5分鐘,續航700公里
據介紹,目前,汽車界所説的燃料電池主要指氫燃料電池。“通俗來講,氫燃料汽車就像加油一樣加氫氣。不過,排出來的卻是水。”一位來自傳統汽車企業的人士對《工人日報》記者説,理論上來説,與純電動汽車相比,氫能源汽車主要有兩大優勢:一是加氫時間短、續航里程長;二是更環保。
日本豐田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領軍企業之一,該企業量産的第一輛氫電池車Mirai,可實現加氫3~5分鐘,續航700公里。而在國內,2018年9月27日,上海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正式上線,公交車在氫燃料電池的驅動下,續航里程可達560公里以上。
“這與理想狀況下,至少要充電1個小時、續航三四百公里的純電動車相比,很有優勢。”這位人士表示。
此外,由於氫燃料電池汽車只需加注氫氣,且在行駛過程中只有水排出,被認為比需要充電的純電動汽車更環保。
産業化拓展的重點方向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有關燃料電池汽車的討論逐漸升溫。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曾指出,應及時把産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在今年的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燃料電池成為與會者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未來3~5年,作為主流純電動汽車電池的三元鋰電池會達到技術瓶頸,而燃料電池則被認為是發展方向之一。
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朱德權認為,氫能的利用將是重塑産業鏈的關鍵之舉,氫能是撬動汽車和能源兩個行業超10萬億元GDP的産業。
在補貼方面,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的財政補貼將全部取消,但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將保持一定強度的財政補貼。各省市近年來也在極力支援當地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的發展。2018年以來,北京、上海、廣東、武漢、重慶等已出臺相關氫燃料電池汽車地方補助政策。
正處在風口上
那麼,擁有諸多優點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政策加碼下,發展情況如何呢?
1月1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數據,2018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産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産銷均完成1527輛。
這個數字已屬來之不易,“根據中國和全球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進程,我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于純電動汽車,産業化進程大約晚10年左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為。
那麼,為何傳統車企沒有像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一樣,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一擁而上呢?
“是技術和成本兩方面的原因。”接受記者採訪的傳統車企人士介紹説,“首先,氫氣的制取和儲存都是難題。其次,電池催化劑鉑金價格太高。以韓國現代集團的最新氫燃料電池汽車Nexo為例,其零售價約為6萬美元,約為其同一品牌類似燃油車型兩倍多。”
據介紹,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産業鏈仍不完善,處於起步階段。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一些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車企中。此外,加氫站建造成本高昂,目前我國運營中的加氫站僅有10座左右,明年預計有100座左右。
不過,儘管如此,業界認為,燃料電池“就像2012年前後的鋰電池産業,正處在風口上”。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有41家整車廠開發出了56款燃料電池汽車車型並覆蓋25家燃料電池系統公司,在建加氫站45座,全年氫燃料電池産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就超過850億元。
結合我國的發展計劃,歐陽明高表示,到2025年,燃料電池技術將會成熟,推廣累計將會達到5萬到10萬輛。到2030年,新一代氫能技術突破,制氫、儲氫、運氫全面突破,燃料電池技術在交通和能源領域推廣達到1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