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狂歡背後的陣痛 電商快遞單價殺入3元區
一場10億+的包裹譜寫的“快遞進行曲”逐漸淡去。在海量快遞業務背後,“快遞價格越來越低,為了搶電商客戶,已經殺到兩塊多一單。”某民營快遞重慶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三月下來,一個電商客戶就讓他虧了26萬元。事實上,據記者調查了解,儘管最近幾年來,快遞行業多次各種漲價,但實際上均價卻是呈走低態勢,大量快遞網點在“生死線”上掙扎。
熱鬧背後 單個客戶三月虧26萬
“這幾天的處理量是平常的三倍。”申通重慶公司經理徐衛金告訴記者,由於預計今年的雙11快遞單量會大增,申通10月20日將運營中心從空港搬到了巴南公路物流基地附近。
數據顯示,今年雙11,申通和圓通單日快遞量過億。在末端,快遞分揀量也急速增長。
據徐衛金介紹,相比老基地,新的運營中心每天滿載運轉可以實現120萬單以上的分揀量。實際上,在雙11的高峰期,每天的分揀量超過了80萬單,是平常的三倍之多。
從13日淩晨起,就不斷有滿載快遞的大卡車抵達,運營中心的450名員工實行“三班倒”工作模式,24小時不停運轉,並且臨時招攬了20多名勞務工人到分揀線支援。
“對通達係快遞來説,9成以上的業務來源是電商件。”某民營快遞重慶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電商大促銷期間,業務量也隨之暴漲。但是對快遞來説,電商件翻倍漲,並不一定賺錢。
該人士透露,他們在重慶最大的電商客戶之一,每個月有10萬單以上,但是合作三個月下來,就凈虧了26萬元。
“競爭激烈,為了搶下這個業務,我們降價到2.4元一單。”該人士坦言,目前已經難以為繼,正在和該廠家深入交流談判,打算把價格提提,“至少要能夠保住成本,讓我們可以量養網。”
快遞連年放量 單價卻在下跌
2012年後的5年內,我國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401億件,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
總量在加速上升,快遞價格卻越來越低。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2017年,我國快遞收入4957億元,算下來平均每單約12.36元。往前推算,2016年我國快遞量為313.5億件,業務收入4005億元,每單均價約12.78元;2015快遞量為206.7億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769.6億元,每單均價達到13.40元。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以順豐為例,最近幾年其單價也有下降趨勢。”某快遞業內人士坦言,“價格戰下,難有完卵”。數據顯示,2017年順豐的每單均價達到23.14元,在此前的2014年至2016年,順豐的快遞業務的每單均價分別為23.61元、23.83元和22.15元。
相比于順豐的“滋潤”,通達係的快遞單價可謂在“貧困線”。以“通達係”中佔全國快遞市場份額近一成的申通為例,2017年度申通營收126.57億元,業務量為38.98億件,算下來每單均價僅為3.25元。2016年,申通完成業務量近32.6億件,實現營收98.8億,每單均價3.03元。
通達中規模最大的圓通,2017年實現收入199.82億元,快遞業務量為50.64億件,每單均價3.95元;2016年圓通速遞主營業務收入163.54億元,業務量為44.60億件。每單均價3.67元。
“盈虧線”盤桓 屢次漲價難見效
“末端派送、轉机運輸、倉儲、各種人力,構成了快遞的基本成本。僅此幾項,快遞就需要3元以上的價格才有可能不虧。”申通快遞重慶公司經理徐衛金坦言,如今隨著激烈的行業競爭,快遞業可以説是在“貧困線”上求生存。
前述某大型民營快遞重慶公司人士表示,如果加上其他各種雜七雜八的成本,4元一單可以看著是快遞行業運作的“生死線”,多年以來快遞行業就在呼籲,不能低於這個價,但激烈的競爭背後,價格是越殺越低。
事實上,據記者梳理髮現,過去每逢雙11,快遞公司都在吆喝漲價。以最近的一次為例,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等多家快遞企業在雙11前相繼宣佈,從10月份起調整部分地區快遞派送費,上調幅度為0.5元/單。
“派費是快遞成本中最重的項目之一,一般而言,每單接近1.5元。”徐衛金告訴記者,派費是快遞公司分給各網點的“蛋糕”,漲派費無疑將提升快遞員的積極性。但是最終給到快遞員多少,得看各網點的分配機制。
徐衛金錶示,末端上調派費,也就意味著要求前端將這部分成本分攤到面向消費者的收件環節。但是最近幾次調整下來,由於前端價格漲不起來,派費漲價均難落地。
渝北某快遞網點負責人也坦言,網點給快遞員的派送價格是老闆説了算,“你説給多少,他就拿多少,都是自己談。”該人士透露,最近幾次漲價都沒能漲上去,即便是公司的快遞派送費確實上漲,也不一定都落實到快遞員身上,或許只能拿到一小部分。
調查
殺價搶電商大單 快遞漲價難
“對‘通達係’快遞公司來説,電商件是生存的基本保障。”前述某大型民營快遞重慶公司人士表示,如果快遞網點收件環節拿不到穩定的電商客戶,就得“靠天吃飯”——商務件往往有不確定性。
但反過來,由於為搶電商大客戶,快遞價格戰一直未停過。江北中通公司網點一位黃姓業務員透露,以每天100單的業務為例,包括從重慶發往東北、西北等偏遠地方在內,全國統一打包價為5.5元一單,而新疆、西藏和海南則另算為10元一單。
渝中區一圓通快遞網點業務員則表示,如果每天業務量超過100單,全國打包價為5元一單;如果要分開算,那麼可以降低到4.5元一單,但只覆蓋70%的城市,另外的新疆、西藏、內蒙古、海南等地15元一單,續重10元每公斤。
快遞公司叫苦,消費者常用的“通達係”僅僅三四元一單,那我們購物要交的10元甚至更多的快遞費哪去了?
“快遞‘兩個價格’的差距,其實是批發價與零售價的差距。”某大型民營快遞重慶公司人士表示,電商賣家從快遞企業批發來單號,零售賣給消費者,賺取了中間的差價。對快遞公司來説,快遞價格被電商商家壓低了。
人力流動大 服務難提升
20日,在空港一家快遞分撥中心兼職分揀的熊飛拿到1200多元的工資,結束了雙11快遞一週高峰期的兼職。像熊飛這樣的工作人員並不在少數,雙11期間,各大快遞為臨時應急,幾乎都在尋找兼職。
“馬上就可以上班的兼職來了,包吃包住。”雙11前夕,快遞在各個網際網路平臺、社群內的招聘資訊開始刷屏。
據渝北空港一家百世快遞負責人蘭先生介紹,為應對雙11高峰,他招聘了40名臨時工,兼職時間從12日到18日,每日工資160元~180元。
園博園某快遞網點負責人表示,由於快遞業人力流失嚴重,待遇高不起來,招聘臨時工也沒吸引力。他負責的三個快遞網點打算招聘100人的臨時工,但目前才招聘到一半。
某大型民營快遞重慶公司人士表示,由於多個民營快遞的加盟模式,承包商沒有動力在區域建立起高效的服務體系,因此服務品質上不去,價格自然難漲。
縱深
快遞迎直營變革 先做好服務再談價格
“快遞價格要漲上去,這是行業所趨。”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表示,低價意味著服務品質不高,目前,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價格戰走向服務技術包括末端最後一公里的服務競爭,搞好品質再談漲價,自然順應市場規律。
申通重慶公司經理徐衛金告訴記者,今年是申通提出的服務年,重慶等所有省公司均採取直營模式,實行統一的服務體系。正是因為市場收歸直營,申通投資了3000多萬元,在巴南建了智慧化的分撥中心,“如果承包制,承包商是捨不得如此巨大投資搞基建的”。
據徐衛金介紹,三年後申通還將在重慶建設全新的運營中心,覆蓋雲貴川滇。
目前,韻達已經在全國設立了54個自營樞紐轉運中心,自營比例已經達到100%,較高的轉運中心自營率能夠提升總部對網路的管控能力。
圓通也一直在不斷增加自身的直營中心,運用直營的樞紐轉運中心+末端加盟網路扁平化運營模式,保證整體快遞服務網路的管控能平衡能力。
快遞專家趙小敏曾表示,在“價格戰”向 “服務戰”轉變的大環境下,更高的用戶體驗意味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直營模式下,對快遞全網更強的掌控和優化,能帶來運營及新産品落地的高效。(記者 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