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的“進”與“好”(新論)

2018-11-01 11: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近日,國家統計局陸續發佈了今年三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在目前複雜的條件之下,新公佈的數據説明,中國經濟抵禦住了外部因素的不利影響,正在向高品質發展的方向穩步邁進。

  看經濟首先要看大勢、看大局。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為6.7%,這為全年實現6.5%左右的增長目標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增長穩,則就業穩。到三季度末,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了全年的目標任務,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人數上升且月均收入較快上漲。同時,穩增長、穩就業的成果正在為全體人民所共用。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6.6%,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收入這幾個指標綜合起來看,當前經濟穩定運作在合理區間。

  同時,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在繼續增強。對大國而言,內需通常在總需求中佔有絕對比重,在經濟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立足於國內市場,不斷挖掘、培育和擴大內需是穩增長的重中之重。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其中9月比8月加快0.2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不僅如此,消費結構升級的態勢也沒有改變,前三季度恩格爾系數是28.5%,比去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消費升級正在為新的産業變革打開空間。

  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新動能不斷壯大。與採用傳統生産工藝和經營方式的産業不同,新動能來源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前三季度,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高附加值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持續迸發。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增長,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1.8%、8.6%和8.8%,明顯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速。同時,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工業品供給結構持續改善,産能利用率保持在較高水準,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6.2%,仍保持較快增長。新動能的成長,為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經濟平穩運作增添了後勁。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提質增效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前三季度,服務業比重繼續上升,産業結構更趨合理。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7%,佔GDP的比重達到53.1%,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同時,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個百分點。不僅如此,前三季度的有效投資穩步擴大,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回升,均增長8.7%。這既説明固定投資的結構持續優化,也説明企業對經濟前景仍然保持信心。

  總體來看,儘管由於今年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增多,部分經濟指標出現了一定波動,但這並未影響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大局,也並未改變中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步伐。今年8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維持在6.6%不變。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説明,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把全面深化改革落實到位,按照自己的節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就能戰勝當前的風險挑戰,推動中國經濟穩步邁向高品質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31日 05 版)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