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上崛起的先進製造基地——江西贛江新區打好“組合拳”促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新華社南昌9月20日電 題:長江經濟帶上崛起的先進製造基地——江西贛江新區打好“組合拳”促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新華社記者沈洋
江鈴30萬輛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同興達智慧終端核心零部件、惠普金酷産業園等一大批項目正在加快推進……走進贛江新區,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贛江新區是國務院批復的第18個國家級新區,成立近兩年來,新項目簽約落地、老項目擴能升級不斷加速,以科技創新驅動,秉承綠色發展理念,這裡正崛起為長江經濟帶上的先進製造基地。
開放開發壯大主導産業
“去年9月簽約,10月裝修廠房;今年1月開始設備安裝調試,3月接單量産。”在贛江新區經開組團,南昌同興達精密光電有限公司運營副總監李愛南興奮地講述了企業從簽約到投産的進度。
李愛南説,同行業中,這樣的一條生産線正常運營至少需要1年,而他們只用了6個月,“每月生産400萬個手機攝像頭模組,産值為1億元,提前6個月投産就多創造了6億元的産值。”
以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經開組團已形成了生物識別、觸摸屏、攝像頭模組、液晶顯示、LED器件為核心的光電子産業集群,集聚了歐菲光、智慧海派、酷派、黑鯊、午諾等一批上下游産業相關企業。
今年7月,由中國恒天百路佳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純電動旅遊版客車,批量出口澳門等地。公司海外部工作人員李芳介紹説,中國恒天百路佳有豐富的新能源客車技術、工藝、製造經驗積累,客車已經出口美國、澳大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中國恒天百路佳,贛江新區還匯聚了江鈴新能源、卡耐新能源、恒動新能源等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企業40多家,形成了汽車整車、動力電池、變速箱、齒輪等零部件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贛江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建洋説,搶抓開放開發戰略機遇,圍繞主導産業補鏈、強鏈、延鏈,新區成立以來引進了中信特種機器人産業園、義大利睿視裸眼3D顯示、中國中藥産業園、江中食療産業園、中車智慧交通産業園等大項目,使得光電産業、新能源汽車、醫藥産業、智慧裝備製造等主導産業優勢更加凸顯。
創新驅動裝備製造升級
在贛江新區永修組團的中車智慧交通産業園,充滿未來科技感的“智軌”列車項目引人注目。“智慧軌道快運系統”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的優點,具有建設成本低、週期短、運營高效的優勢。
記者獲悉,“智軌”列車不久後將實現整車下線。這將為“贛江製造”轉型升級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7年初,地處贛江新區共青組團的江西天翌光電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自動觸摸屏擦拭機,實現機器代替人工,原本2000余萬元的設備成本壓縮至200萬元,而且效率還提高了6倍。
在贛江新區支援下,江西天翌光電有限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經費用於産品研發、工藝升級,已經取得100余項自主專利。
為構建具有創新活力的現代産業體系,贛江新區堅持以全要素協同發展為主線,培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新興産業與傳統優勢産業協同發展。
贛江新區創新發展局局長劉仁羿介紹,贛江新區與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合作,著力推進“江鈴新能源+北京理工大學”“贛江新區生物醫藥産業聯合會+中科院生物醫藥與裝備技術研究院”等協同創新體建設,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創新機制。
贛江新區統計數據顯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成立前的52家猛增至目前的160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3件,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新區專利申請量達2454件,授權1428件,同比增長49%。
綠色生態提升發展品質
2018年8月,大規格空調壓縮機轉移再造項目的第一台産品成功下線,宣告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的壓縮機年産能從650萬台增至1500萬台,成為全球主要的空調壓縮機生産基地之一。
産能擴大的同時,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獲批國家綠色製造系統整合項目。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大規格項目經理劉平介紹,項目預計投資2.61億元,將搭建産品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工廠、開發設計綠色産品、打造行業綠色製造典型模式。
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是贛江新區堅持綠色生態優先理念的一個縮影。
2017年6月贛江新區獲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目前,新區7家銀行獲批綠色銀行,成為全國首批綠色支行網點,開展了海綿城市、綠色建築、清潔能源基金等金融創新。
“贛江新區舉辦了多場銀企對接會,引導綠色信貸、綠色基金資金投向綠色主導産業和實體經濟。”贛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熊一江説,新區還建立了綠色項目庫,首批共遴選認定贛江新區綠色項目26個,意向融資金額約110億元。
此外,贛江新區還推動綠色保險産品試點,確定8家企業為首批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企業,並給予90%的保費補貼,企業只需承擔10%的保費。
“高舉綠色發展之旗,走好改革創新之路。”劉建洋説,贛江新區正成為展示江西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靚麗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