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誰在點亮中國經濟】居民收入的“增長”與“縮小”

2018-07-12 09:46: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7月11日消息(記者張子雨)據經濟之聲報道,有沒有共用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老百姓最在意,也最清楚。今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繼續穩定增長,而居民收入的城鄉差異、區域差異不斷縮小。這“增長”與“縮小”,都是中國經濟的亮點所在。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這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同比增長6.6%,比同期每人平均GDP增速快0.3個百分點。在抽象的數字之外,老百姓的感受更具體、更直接。

  收入多了,比原先過得更好了,工資在慢慢提高也是我們幸福最重要的標誌。

  居民收入將繼續跟經濟增長保持基本同步

  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經濟發展才更有元氣;老百姓的滿意度更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更有底氣。要做到這些,就要夯實民生基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解讀,居民收入的增長,離不開國家越織越密的民生保障網。

  一季度我國居民收入增長6.6%,增幅高於每人平均GDP。我國加大了民生領域的投入,使得保障的標準在不斷提高,保障的面在進一步擴大,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得到的轉移性收入在增加,所以居民收入將繼續跟經濟增長保持基本同步。

  降低老百姓負擔,提升群眾獲得感

  賬面收入增長了,並不一定意味著大家有錢花、敢花錢。降低老百姓的負擔,是提升群眾獲得感的另一個重要手段。今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個稅起徵點有望上調到每月5000元。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説,提高收入和降低負擔並舉,是增加獲得感的必然選擇。“我國加大了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城鄉居民收入也和國民經濟增長保持了同步且略有提高。很快我們又在討論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等,中國經濟增長要由高速度走向高品質,最重要的就是民生的改善,一定要體現在老百姓的獲得感上。”

  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小康路上加速跑,大家一個都不能少。因此,既要注重居民收入的增長,還要注重城鄉差異、區域差異的縮小,讓經濟發展得更加平衡。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57下降至2.55。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城鄉收入差距縮小,意義很不一般。“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所帶來的積極變化,對於我國轉型,特別是擴大國內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意義非常明顯。對於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也非常明顯。”

  區域收入差距也在縮小

  不僅城鄉差異,區域之間的差異,關鍵詞同樣是“縮小”。一季度,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6%、9%和9.4%。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增速明顯快於東部地區,東西部地區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1.80下降至1.7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這有力促進了老百姓獲得感的提升。“促進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縮小。從今年以來的數據看,已經見到初步成效,這是非常積極的,對促進小康建設和老百姓獲得感的提升非常重要。”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