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王硯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巨大成就和實踐基礎
黨的十九大在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時指出:“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佈的2017年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很快應證了十九大作出的這一重要判斷。據統計,2017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初步核算為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這是中國經濟增速自2011年以來,或者説是7年來首次扭轉下行局面,表明中國經濟正在實現企穩回升,經濟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有望使經濟運作延續穩中向好的趨勢,為向十九大提出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新發展理念,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也為十九大以後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我國經濟超預期增長的表現及原因
2017年中國經濟的增速超出某些機構和人士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路透社的經濟學家調查以及高盛等投行均預測,2017年中國GDP增速為6.8%。而實際公佈的6.9%的增速,超出他們的預期。
中國經濟超預期增長一方面是因為進出口超預期好轉。2017年,中國凈出口時隔3年再次超過上一年水準。2016年,出口對增長的貢獻度為減少0.4個百分點,而2017年轉為增加0.6個百分點,相比2016年,推高增長率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是因為第三産業的強力支撐。2017年,消費是經濟增長主動力,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高於資本形成總額26.7個百分點。從需求結構看,中國經濟已經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消費和投資共同支撐中國經濟發展也是2017年的一個大變革。從與消費相關的具體數據來看,2017年的零售銷售額大幅增長10.2%,其中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個百分點,消費升級態勢明顯。
基礎設施投資的強勁增長也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有力的拉動作用。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0%,比上年加快1.6個百分點,鐵路及公路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增長率擴大1.6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在整個投資中的佔比為22%,超過2009年,創下新高,也是拉動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經濟不僅增長超出預期,而且已成為全球經濟的“壓艙石”。聯合國發佈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有1/3是依仗中國。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30.2%,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的總和,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達15%,比5年前提高3.5個百分點。
二、新動能成為我國經濟增長重要支撐
經過幾年的調整,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化較好,2017年迎來了7年來首次年度增速的提升。從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投資比上年分別增長17.0%和8.6%,分別加快2.8和4.2個百分點,高耗能製造業投資比上年下降1.8%,航空航太、人工智慧、深海探測、生物醫藥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新産業新産品蓬勃發展,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産量比上年增長68.1%,新能源汽車增長51.1%。顯示實體經濟增長品質正在提高,新動能的拉動作用明顯。
有分析指出,2017年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30%,對新增就業的貢獻度超過70%,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明顯提升。隨著經濟結構轉型進一步調整到位,拖累中國經濟的兩高一剩行業負面影響將逐步下降,經濟新動能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體現。
三、經濟總量結構變化凸顯十八大以來深化改革的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新老結構轉換、消費升級、産業升級,正在推動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雖然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出增速趨緩、結構趨優的態勢,但從GDP總量上看,2017年GDP比2012年的540367.4億元,增長了53.1%。2013年至2017年GDP年均增長7.12%,遠高於同期世界3.45%和發展中經濟體4.6%的平均水準。
從三大需求對GDP增長貢獻率和拉動來看,可以明顯看出,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2014年開始超過投資(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拉動也同時超過了投資,這種變化的背後正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經濟結構改善。
指標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國內生産總值年增速 |
6.9 |
6.7 |
6.9 |
7.3 |
7.8 |
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 |
58.8 |
64.6 |
59.7 |
48.8 |
47 |
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貢獻率(%) |
32.1 |
42.2 |
41.6 |
46.9 |
55.3 |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 |
9.1 |
-6.8 |
-1.3 |
4.3 |
-2.3 |
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拉動(百分點) |
4.1 |
4.3 |
4.1 |
3.6 |
3.6 |
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拉動(百分點) |
2.2 |
2.8 |
2.9 |
3.4 |
4.3 |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拉動(百分點) |
0.6 |
-0.4 |
-0.1 |
0.3 |
-0.1 |
表:三大需求對GDP增長貢獻率和拉動
經濟結構的轉變,消費比例的提升,首先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當中國向高收入階段邁進,投資空間不斷變小,投資邊際效益迅速下降,必須轉向依靠消費帶動增長。同時,隨著社會保障和收入水準的提高,消費形態必然轉向升級。這也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速推進産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和投資結構的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所産生的必然結果。這也印證了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深刻理解十九大報告的這一判斷,對於各行各業來説,勢必要順應消費需求的升級,致力於供給創新,推動滿足新消費需求的産業升級。中國市場本身就很龐大,當需求結構開始更新時,其巨大的轉型空間將給置身其間的企業帶來難以估量的施展空間和發展機遇。
四、我國經濟發展的政策取向和前景展望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這就給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2017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已經大不同於以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新發展理念統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宏觀調控體系已初步形成。今後的宏觀調控,應該更加注重品質的,更加注重持續增長,更加注重結構優化,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結合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來看,2018年及今後一段時間的宏觀經濟思路,穩中求進總基調不會改變。穩健將是2018年中國經濟的總基調和基本方向,經濟增速即使小幅放緩,也應在政府的容忍範圍之內。而新的調控思路和施策方式,更有可能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實現結構調整和動能轉化。
從近期的政策引導效果來看,供給側改革將從去産能、去庫存轉向去杠桿,金融監管和地方融資將進一步收緊,加上近期各省紛紛擠出經濟、財政數據中的水分,這些措施都會影響固定資産投資的資金來源,意味著經濟增速仍有下行壓力。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降低風險,夯實基礎,提高經濟品質的效果會更加明顯,會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深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也會進一步刺激消費積極性,推動高科技和新興産業加速發展。
另外,世界經濟趨勢向好也會帶來外需的擴大。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8年美國GDP增長將高於2017年,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速也將高於2017年,分別達到2.3%和4.9%,儘管歐元區將有所放緩,但2017年超出預期的全球增長使人們相信2018年總體上仍有利於中國的出口貿易,使出口增速進一步回升,從而拉動中國的經濟增長。
總體來説,黨的十九大以來新的宏觀思路和施策方式將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創造新空間,在外部總體環境不會出現大的超出預期風險的條件下,相信2018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將繼續穩步築底,以時間換空間,推動新時代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科研處處長 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