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樓繼偉:世行總稅率“意義不大” 營改增減稅超預期
中國企業面臨“死亡稅率”、民間資本“加速外逃”、世界銀行測算中國總稅率達68%……針對近期企業稅負熱點話題,新華社記者近日獨家專訪財政部前部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
“曹德旺跑路並非普遍現象”“營改增減稅力度超出當初預估”“稅負比較,關鍵看宏觀稅負”……一個多小時的採訪,這位中國20多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見證者,以其專業視角回應社會關切。
曹德旺“跑路”屬個例不宜過分解讀
風起于青萍之末。汽車玻璃行業巨頭曹德旺一番赴美投資言論,讓“中國稅負重不重”這個老話題再度炒熱。
樓繼偉認為,討論所謂“曹德旺跑了”一事,首先要看到他所涉行業的特殊性。汽車玻璃製造業不適合長距離遠洋運輸,到銷售目的地投資是出於客觀需要。就該行業生産要素成本而言,美國的確有優勢,電力、天然氣等能源成本低,製造業土地價格低,運輸成本也不高。
從稅負成本看,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5%,中國稅率是25%。對於有觀點質疑中國徵收增值稅而美國沒有,樓繼偉認為中美稅制結構不同,對應中國增值稅,美國實際要徵收銷售稅,不過稅負不反映在汽車玻璃生産環節的增值上,而是落在汽車整車銷售環節,因此不能脫離兩國稅制特點看問題。
樓繼偉認為,曹德旺“跑路”事件屬於個案,並非普遍現象。“要看到,曹德旺並沒有把自己全部的玻璃製造都搬到美國,大量業務還在國內。中國國內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不過,樓繼偉也坦承,中美企業負擔是有差距的,包括“五險一金”,美國大公司在稅優安排下普遍都為員工提供商業醫療保險作為非工資福利,雖然不是強制,但這塊沒有納入社保成本。
他指出,為降低企業社保負擔,2016年我國階段性降低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失業保險費率。未來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劃轉部分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後,我國就有條件進一步降低目前的養老保險費率。另外從現實情況看,因激勵約束機制不足和監管不夠,企業實際承擔的養老保險等費率要低於名義水準,實際繳費費基也比規定的小。
此外,他強調,中國的確存在土地成本高、勞動力成本優勢趨弱、利率較高、企業利潤率下降等客觀問題,“企業家們的擔心,正是下一步降成本要努力的方向”。
世行總稅率“意義不大” 比較稅負關鍵看“宏觀稅負”
不久前,世界銀行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佈關於全球企業稅負情況報告稱,2016年所有國家(地區)平均總稅率為40.6%,而中國總稅率為68%,位列世界第12。
世行68%的總稅率是怎樣計算出來的?據該報告數據採集人之一、普華永道中國稅收政策服務合夥人梅杞成介紹,指數所依據的並非各經濟體的宏觀數據,而是由世行工作組提供一個模擬的從事傳統人工密集製造業的中型企業,根據各經濟體的稅種稅率推算出企業總稅負(不包括個人負擔稅負)。
此外,世行的總稅率分子由企業稅、勞動力稅費、其他稅費三部分組成,不包括流轉稅。其中企業稅在中國指企業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因美國沒有土地增值稅,主要指企業所得稅。勞動力稅費指的是養老保險醫療等社會保障費用。而其他稅費僅指房産稅等一些小稅種。
“由於各經濟體的産業結構、成本結構、發展階段、稅收制度傾向(例如側重企業稅還是個人稅)等因素往往存在較大差異,所得出的指數和排名只能反映各經濟體稅負的某一方面,未必代表各經濟體的全面情況。”梅杞成稱。
“世行測算的總稅率屬於微觀稅負分析,其指標範圍和數據的選取與通行演算法差異較大,用這一指標作國與國之間橫向稅負比較意義不大。”樓繼偉説。
“比較稅負,關鍵看宏觀稅負,即總收入與名義GDP的比值。”樓繼偉説,如果不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14、2015年我國宏觀稅負均為29%左右,如果計入國有土地出讓凈收益,宏觀稅負分別為30.2%和29.8%。“從國際比較來看,無論哪個口徑,我國宏觀稅負都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營改增減稅規模超預期多原因導致個別稅負增
作為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的營改增試點政策設計者,樓繼偉透露,當初預估綜合所有減稅因素的減稅規模為5000億元,如今官方數據顯示減稅力度超過5000億元,超出預期。
分析減稅原理,他指出,儘管增值稅17%的最高稅率沒動,但改革使得可抵扣項增加,稅基變小,實際上就是降稅。再加上不動産納入抵扣範圍,減稅力度更大。“因此2016年減稅超5000億元是實實在在的,比當初預估的減稅規模還大。”
樓繼偉認為,相比營業稅,增值稅沒有重復計稅,更顯公平,有利於專業化分工和各行業平衡發展,特別是服務業發展,提高專業化效率。
而對於部分企業稅負“不降反增”,樓繼偉認為原因很多,例如營改增後上游企業提供的可抵扣項不足,抵扣鏈條建立起來,漏稅空間減少等,其他方面如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也是一大困擾難題。“中央正著力推進簡政放權,大力降稅清費並深化改革,這方面成效顯著,同時也還有很多文章可做。”
增強公眾納稅意識預算公開透明是關鍵
有關稅負話題的爭議背後,如何增強公眾納稅意識問題備受關注。
“納稅意識不足的背後,與預決算公開不夠、百姓心裏不踏實有關。”樓繼偉説,“預決算公開後知道錢是怎麼花的,花的對不對,百姓自然願意納稅。預算改革首要就是公開透明,公開是一般,不公開是例外,各級都應如此。”
他補充道,除了加大公開力度,相關部門還要著力做到預算公開後至少讓專家能看得懂、能夠提出質詢,只有監督好政府花錢才能增強納稅意識,繼而提升自覺繳稅的社會風氣。
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凸顯,樓繼偉認為,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我國財政收入彈性上不去,政府勒緊腰帶過“緊日子”、優化支出結構提升花錢效率顯得尤為重要且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