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進出口同比下降0.9% 外貿逐季企穩亮點顯現
今年外貿有望繼續回穩向好
下行壓力猶存,出口企業積極開拓新市場謀求逆勢增長
我國外貿去年全年成績單日前正式出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裏,我國進出口呈現出前低後高、逐季回穩向好的態勢,全年進出口同比下降0.9%,降幅較2015年明顯收窄。與此同時,結構性亮點和新動能也在顯現。
展望今年,業內認為,外貿形勢錯綜複雜,下行壓力加大,但新動能不斷積累,全年仍有望繼續回穩向好,先導指數也顯示一季度出口壓力有所緩解。與此同時,政策層面在進一步促進外貿穩增長的同時,將更加注重調結構,從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增強外貿持續發展新動能。
成績 逐季企穩亮點顯現
據海關統計,2016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24.3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萬億元,下降2%;進口10.49萬億元,增長0.6%;貿易順差3.35萬億元,收窄9.1%。
從趨勢來看,雖然2016年進出口仍為下降,但相比2015年,降幅已經明顯收窄,全年進口增速也轉負為正。而且在2016年年內呈現出逐季回穩的態勢,第四季度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2016年全球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市場需求疲弱,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下行壓力加大,總體形勢複雜嚴峻。隨著國家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顯現,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值明顯下降,二季度出現企穩,三四季度持續實現正增長,全年呈現前低後高、穩中向好的走勢。
除了增速之外,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我國進出口在貿易方式結構、市場分佈、貿易主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優化和改善。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13.39萬億元,增長0.9%,佔我國進出口總值比重有所上升。並且2016年我國貿易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民營企業出口占比也繼續保持首位,這均體現出我國外貿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轉型 出口企業開拓新市場謀求逆勢增長
“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是我國“十三五”時期的外貿發展重要目標,要實現外貿做大做強,企業行為至關重要。記者採訪出口企業了解到,在壓力和挑戰面前,不少出口企業主動提升創新能力,積極尋求轉型升級,形成逆勢增長,為我國外貿發展釋放了新的動能。
去年,我國醫療器械儀器行業的出口實現了逆勢增長,顯示相關企業仍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國際業務中心總經理張丹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2016年相比2015年,儘管國際經濟形勢更加嚴峻,東軟醫療國際業務的銷售合同仍有兩位數成長,其中MRI(核磁共振産品)的國際銷售收入增長超過30%,高端的128層CT銷售量也實現了成倍增長。
據了解,這得益於公司積極在傳統的渠道銷售模式上尋求業務升級和轉型,例如針對“一帶一路”市場的需求,東軟醫療制定出了“醫療設備+醫療IT+醫療服務”的綜合醫療服務解決方案。
“2017年預計公司的高端醫療影像産品在歐美等發達市場實現穩定成長,在亞非拉區域全線産品都會有較快成長。”張丹説。
重慶潤通控股有限公司在2016年同樣逆勢實現了20%的小幅增長,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逆勢增長的關鍵在於繼續擴大在優勢市場的佔有率,新産品達到較好銷售成果。2016年公司由原來單純的委外設計轉變為聘請外籍資深設計人員及團隊,設計新産品變頻發電機,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應。因此,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在於産品本身競爭力。
除了企業之外,部分省市在經濟不利因素匯集的大背景下仍實現外貿逆勢增長,這也顯現出我國外貿增長新動能正在積蓄。
記者從商務部獲悉,2016年前11個月,山西、吉林、浙江、大連、青島等10個省市進出口總值或出口值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大連市建立三級責任制和五級調度制度推進外貿工作進行;青島市完善跨境電商生態圈,“網際網路+大外貿”新型商業模式逐步形成,為外貿轉型升級注入活力;上海振華重工具有自主品牌和智慧財産權的岸橋産品佔全球80%以上份額,同比增長6倍。
展望 全年有望延續回穩向好
黃頌平指出,2017年全球貿易仍將難以回暖,不確定因素增多。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外貿也難以獨善其身。與此同時,國內自身改革進入深水區,外貿結構轉型壓力大。一方面,隨著生産綜合成本不斷上升,傳統外貿競爭優勢持續減弱。另一方面,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尚未解決。加之全球化進程遇阻,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出口擴大形成制約。
企業方面同樣表示,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形勢持續惡化,石油價格下滑,導致很多地區購買力下降,貨幣市場美元持續強勢,導致部分地區本幣下滑,進口成本暴增,甚至部分國家如阿根廷、巴西出現外匯管制。這種情況下貿易保護和貿易壁壘會加劇。潤通控股有限公司上述負責人還表示,公司産品主要出口美國,因此特朗普上臺後的新關稅政策等將是今年出口情況的關鍵所在。
儘管下行壓力猶存,業內預計2017年外貿有望延續回穩向好。海關總署發佈的出口先導指數顯示,去年12月該指數繼續回升。2016年四季度,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三個月環比回升,到12月份為37.4,回升0.5,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壓力有望緩解。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對記者表示,剔除匯率波動的影響,真實的出口狀況逐漸改善。近期亞洲周邊國家出口增速明顯上升,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3個月回升,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上升,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出口增速有望回升至低速正增長,結束連續兩年負增長的局面。
進口方面,市場需求出現回暖跡象,企業補庫存意願改善,大量初級産品和中間産品進口保持增長。2017年去産能工作繼續推進,從鋼鐵、煤炭行業向其他行業擴展,將影響到相關産品的進口需求。綜合判斷,進口狀況相對平穩,有望維持低速正增長。
記者了解到,在政策層面進一步促進外貿穩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調結構,從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增強外貿持續發展新動能。近期,無論是商務工作會還是我國外貿發展“十三五”規劃,均未對進出口提出量化指標,這體現出外貿工作將擺脫“數字情結”和“速度情結”。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比較優勢減弱,我國外貿發展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發展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外貿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