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發改委:預計2106全年經濟總量會突破70萬億人民幣

2017年01月10日 13:50:27  來源:中新網
字號:    

  國新辦10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預計2016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會突破70萬億人民幣,增量大約是5萬億,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表現也是突出的。

  國新辦10日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介紹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

  在介紹經濟運作情況時,徐紹史介紹了七個方面的成績:

  第一, 經濟運作在合理的區間,産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徐紹史舉出如下數據: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預計全年也可以在6.7%左右;城鎮新增就業已經超過1300萬,CPI很快就要公佈數據,全年溫和上漲大概2.0%;糧食産量達到1.24萬億斤,玉米的種植面積調減3000萬畝;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比上升到52.8%,比第二産業高出13.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1%,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了5%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也在持續下降。

  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有序地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重點任務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第三,“放管服”不斷深化,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

  徐紹史指出,發改委是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辦公室的成員,到去年年底,國務院部門的各類審批事項已經取消了620項左右,本屆政府承諾的要取消1/3的審批事項,應該説已經提前完成。不少地方和部門取消和下放的比例更大一些,非行政許可的審批已經完全取消。

  徐紹史説,我們連續三次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削減了90%,市場形成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比例已經超過97%。同時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開展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這對激發微觀活力、擴大就業、凈化市場環境發揮了明顯的作用,而且我們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優化了企業的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創業、興業。

  第四,創新驅動深入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特別是“雙創”深入開展,現在平均每天新設的企業達到1.5萬戶,比去年多增3000戶,活躍度始終保持在70%左右。28個“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實驗也取得了突破。

  徐紹史指出,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紛紛參與“雙創”平臺的建設,創業服務更加多元化、精細化和專業化,而且新興産業迅猛發展,一些傳統産業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融合,發展新動能增量擴大、存量激活、品質提升非常明顯。前11個月,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增加值都是兩位數的增長,比規模以上工業都要快將近5個百分點。

  第五,“一帶一路”建設進展好于預期,改革開放實現新的突破。電力體制改革、鹽業體制改革、國有林場林區改革、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社會事業公共服務體制等改革措施陸續出臺,“一帶一路”的建設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積極響應,而且進展非常順利,國際産能合作也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第六,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明顯,區域城鄉重塑優化呈現新格局。新型城鎮化在穩步推進,區域發展疊加效應和新型城鎮化帶動效應進一步顯現。我們預計全年進城落戶人口可以達到1600萬左右。

  第七,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49萬易地扶貧搬遷已經完成,600萬套的棚戶區改造任務也已經完成,社會保障和救助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徐紹史指出,七個方面的成績是在嚴峻複雜的內外環境下取得的。應該説很不容易,也難能可貴,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現在預計,2016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會突破70萬億人民幣,增量大約是5萬億,這個增量與五年前年增長10%的增量基本相當,相當於1994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表現也是突出的。

  徐紹史介紹,最近IMF發佈報告,德國之聲網站刊發了評論文章,2016年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速貢獻了1.2個百分點,美國和歐洲分別是0.3和0.2個百分點。按照這個比例,我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可以達到30%多。從2009年首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大貢獻國以來,我們持續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充足的動能。

  徐紹史認為,中國將很好地應對風險和挑戰,保持中國經濟的平穩運作,這會對世界經濟做出貢獻,而且這個貢獻會越來越大。中國也非常期待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落實去年G20峰會上形成的共識,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推進全球化進程,舉起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旗幟,更好地促進全球經濟的復蘇。

  徐紹史指出,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依然複雜嚴峻,總的來看,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但是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雖然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是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將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和諧穩定。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