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來自兩部委的資訊令人感受到中央對於去産能的決心。14日,發改委和國資委的發佈會,均透露出一個訊號:去産能勢在必行,國企應當成為排頭兵。
發改委強調,已經確定的去産能目標任務必須完成,沒有完成任務的都將被嚴肅問責。
國資委則明確表示,計劃從今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中央企業鋼鐵、煤炭現有産能的15%左右,其中,2016年中央企業要壓減鋼鐵産能719萬噸,壓減煤炭産能3182萬噸,使專業鋼鐵、煤炭企業做大做優做強,電煤一體化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鋼、涉煤企業原則上退出鋼鐵、煤炭行業。
顯然,在去産能面前,國企改革是一個突破口。歸根結底,去産能只是表像,實質上是要通過去産能,來達到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升行業的生産效率和競爭力的目的。這一點和國企改革的目標是吻合的。
從今年上半年的形勢分析,情況也確實如此。截至5月底,中央企業粗鋼産量、玻璃産量、電解鋁産量分別同比下降5.9%、17%和24.1%,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準4.5個、17.4個和22.4個百分點。
從去産能的重點産業分析,重化工業一直是去産能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國企在這一行業的絕對多數地位使得去産能從某種程度上看就是對國企的考驗。
以鋼鐵業為例,今年7月份,寶鋼和武鋼宣佈了戰略重組的消息,這為國有鋼企兼併重組改革拉開了帷幕,也為鋼鐵業去産能提供了思路。根據光大鋼鐵的數據,“寶武”合併後將在取向硅鋼及汽車板材的市場份額大約在60%至70%。按産量計算,合併後的“寶武”將至少具備6000萬噸的年粗鋼生産能力,變成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級巨無霸,市場佔有率將達到7.5%。
分析師認為,“寶武”重組後,後續一定會有一個去産能、減量發展的過程。不可能越兼併,産能越大。同時,寶鋼和武鋼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補,形成産業鏈相互融合,也將有助於雙方降低物流成本,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當然,兩家企業的融合還將面臨很多實際問題,包括企業文化、重復生産線、員工安置等問題都將産生磨合成本。但這一戰略重組無疑為當下的去産能打開了一條新思路--將國企改革與去産能相結合,邊改邊去,使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去産能從根本上倒逼企業進行研發升級。而國企在研發升級轉型上的投入,顯然要比民營企業要豐厚得多。國資委不久前首次表示,要設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目的是優化調整國有資本結構,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産業集中,向産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集中。有了基金的托底,國企改革與去産能的腳步必然會更加迅速。同時,國企的研發團隊,可以讓企業在去産能的同時,也尋找到轉型升級的途徑,從而更好地安置員工和土地等生産要素。
當然,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去産能都面臨較大的阻力。去産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利益博弈,不是關門大吉就能解決問題的,因為既涉及地方和企業利益,也涉及職工個人利益。但是,去産能是必須過的一道坎,過不了這個坎,中國經濟就不能脫胎換骨,重拾升勢,國企也難以瘦身健體,更難以做大做優做強。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