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適應新常態 中國經濟後勁正集聚

2016年07月17日 10:22:11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編者按]

  剛剛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了二季度和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二季度和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

  走高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14.7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同比增長10.2%。

  回落的數據: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9.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

  持平的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9.7%,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這些增速都與一季度持平。

  對此,雲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經濟研究》副主編龔剛進行了專業解讀,以下是精彩觀點。

  新常態意味著新的增長方式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去進行解釋。第一是外生衝擊。由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確實給中國經濟造成了衝擊。目前全球經濟體系仍處於深度調整之中,其復蘇的過程極為艱難和漫長,甚至看不到希望。

  然而,外部衝擊並不是主要的,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本質上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常態。新的發展階段是以剩餘勞動力不復大量存在為其主要特徵。現實中,這體現為勞動力工資增長快速。例如,從剛公佈的2016年上半年的新統計數據看,工資增長率在4%以上,而通貨膨脹率則不到2%。就企業而言,勞動力工資的快速上升必然意味著企業的負擔上升,因此,除非企業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來提高勞動生産率,才能消除因工資上升而帶來的負擔。就宏觀經濟而言,因剩餘勞動力不復大量存在而形成的新的發展階段則意義更加重大:

  首先,它意味著經濟增長動力的減弱。在新常態下,由於剩餘勞動力已不復大量存在,中國每人平均GDP的增長只能來自於由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勞動生産力的提高,即增長動力減弱。

  第二,它意味著常態下中國經濟已經從需求決定性經濟轉向供給決定型經濟,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邏輯起點。

  第三,它意味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新的發展階段必然意味著新的增長方式。而事實上,前文所提到的中國當前的許多結構性問題(如産能過剩,債務等)都來自於經濟增長方式的錯配,即經濟增長方式不適合新的發展階段。

  2016年中國經濟正在適應新常態

  從最近公佈的2016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看,中國經濟正在適應新常態。同時,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在宏觀管理上,中國正在使自己適應新的發展階段,這可以從經濟增長率(6.7%)繼續小幅下滑,而通貨膨脹率(1.9%)則較為適中可以看出。當然,中國是可以通過需求刺激來維持經濟的穩定,甚至小幅回升,但這有可能會帶來更高通貨膨脹等其他的成本。事實上,即使是6.7%,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也是極高的,遠遠高於美國等發達國家。

  其次,一些結構性調整的效果正在顯現。如上半年,在需求結構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9.7%,高於GDP的增長率;在産業結構方面,第三産業已經位居三大産業之首,其增長率(7.5%)高於GDP的增長率;在區域結構方面,中、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繼續發揮: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3%和7.2%,快於東部地區0.9和0.8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分別增長12.8%和13.5%,快於東部地區1.8和2.5個百分點。此外,供給側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如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2%。

  第三,在宏觀調控方面,去庫存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上半年,工業企業和商品房庫存出現了積極變化: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1%。房地産業去庫存成績則更為明顯。例如,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643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8.6%。全國商品房銷售額48682億元,同比增長42.1%,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4.4%。

  第四,中國經濟的後勁正在集聚,例如,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4萬億元,同比增長達25.1%。

[責任編輯:張玲]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