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經濟怎麼看】
“穩”和“進”的成績單
——國家統計局解讀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
光明日報北京7月15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在國新辦15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主要指標運作平穩,符合預期,也符合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發展規律。
穩:6.7%增速穩 新動力加快成長
上半年GDP增長6.7%意味著什麼?
“上半年我國GDP增長6.7%,雖然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個百分點,但我計算了一下,如果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的話,今年上半年6.7%增長所創造的GDP增量反而比去年上半年多增了230億元人民幣。”盛來運告訴記者,“穩”首先是指經濟運作平穩,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長率都是6.7%,呈現出階段性企穩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對於“經濟企穩態勢明顯”的判斷,還從以下幾項重要指標的具體數據得出——
“就業穩”:從人社部調查的數據來看,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目標的71.7%;從國家統計局的失業率數據來看,全國大城市的調查失業率基本上穩定在5.2%左右,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在5%左右;
“物價穩”: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與一季度持平,6月份CPI上漲1.9%。把能源和食品價格影響扣除以後,最近幾個季度核心CPI上漲基本上都在1.5%~1.6%小幅波動;
“收入和消費增長穩”:上半年,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
在主要經濟指標運作平穩的同時,新經濟發展的態勢良好,新的動力在增長。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上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4萬戶,比去年1.2萬戶又有所提升;高新技術産業繼續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二季度增長了11.8%,比一季度加快了1.8個百分點;從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來看,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增長28.2%,網路約車、線上教育、醫療等各種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産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進:結構優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地”
盛來運指出,上半年中國經濟的“進”主要體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力度加大。
“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成效初顯:上半年,原煤、粗鋼産量同比分別下降9.7%和1.1%。工業企業和商品房庫存出現積極變化——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1%;3—6月,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4個月減少。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0.22元。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尤其是農林水、扶貧等薄弱領域和科技等領域的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6.7%和22.5%,分別快於全部投資17.7和13.5個百分點。
一組數據可以告訴你上半年中國經濟的結構怎樣?筋骨如何?
——産業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14.7個百分點。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個百分點。
——中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繼續發揮。上半年,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3%和7.2%,快於東部地區0.9和0.8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分別增長12.8%和13.5%,快於東部地區1.8和2.5個百分點。
——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2%,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式有所好轉,經濟運作的品質有所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積。
難:穩中有憂 創新驅動破解難題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民間投資增速繼續回落,1—6月份增長2.8%,比1—5月份回落了1.1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增速為什麼會回落?從大的背景來講,跟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有關係。民間投資中50%左右是製造業投資,中國經濟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以後,傳統行業由於産能過剩比較嚴重,所以需要進行市場出清,市場環境偏緊,加之工業品的價格在持續走低,所以企業投資意願不強。同時,近期國務院九個督查組對全國各地調查發現,確實有一些地方存在著對民間投資進入準入門檻過高、改革不到位的情況。
盛來運坦言:“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中國經濟運作中也是穩中有憂,穩中有難。”
“難”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上:一是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貿易持續低迷,而且經濟運作中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包括近期英國的脫歐公投,增加了世界經濟運作的不確定性。二是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調整的陣痛還在持續,實體經濟運作比較困難。另外,宏觀調控的“兩難”和“多難”的問題有所增加。所以整個形勢還是比較複雜,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破解難題的良方在哪?“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振奮精神、堅定信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培育新的經濟結構,壯大新的發展動能,力促經濟穩中向好。”盛來運強調。
[責任編輯:李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