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中短存續期新政顯效:11家險企增資229億元

2016年04月28日 09: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中短存續期産品新政和“償二代”的實施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出新一波保險公司增資潮。《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11家壽險公司的股東實施了增資,增資合計達229.5億元。伴隨著增資潮的出現,30家壽險公司3月份單月的規模保費出現環比下滑。

  4月份增資74.5億元

  3月18日,保監會正式下發《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對保險公司銷售預期存續期在5年以內的産品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並於3月21日正式實施。同時,2016年起,保險行業正式實施“償二代”監管體系,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監管要求。兩大因素促成了壽險公司的增資潮。

  新政出臺後,保監會要求業務規模與投入資本相掛鉤,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産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産較大者2倍的保險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有5年的過渡期。按照新規,1億元的資本金投入只能撬動2億元的中短存續期産品保費規模,資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迫使保險公司考慮增資。

  事實上,在保監會正式下發通知之前,保險公司已經獲悉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保險的相關徵求意見稿,並準備增資事宜。因此,在今年一季度,就已經有8家壽險公司實施了增資,總計金額達到155.3億元,全部為中小壽險公司,而且除同方全球外,均為資産驅動型企業。其中,天安人壽增資50億元,上海人壽增資40億元。

  4月份以來壽險公司持續增資,保監會連續批復了3家壽險公司的股東增資申請,總計74.5億元。其中,4月5日,涉及君康人壽兩次增加註冊資本,由38億元分別變更為40.5億元和62.5億元,增資24.5億元;同一天,國華人壽註冊資本由28億元增加至38億元,增資10億元。4月1日,上海人壽的增資事宜獲得保監會批准,註冊資本從20億元增加至60億元,增資40億元。

  另外,4月13日晚間,華資實業發佈非公開發行最新進展系列公告,擬對華夏保險增資316.8億元。增資後華夏保險的凈資産將大幅增長,借助華資失業已有金融機構資源,對華夏人壽是為一次利好。

  事實上,根據相關規定,為防止現金流出現斷崖式下滑,很多險企仍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中短存續期的産品,一旦突破了銷售額度的上限,則必須補充資本金,通過增資提升償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長江證券蒲東君認為,多元化資本金補充方式和行業保費向好的前景下,中小險企資本金補充需求迫切。保險公司資本金補充途徑主要是普通股、優先股、資本公積、留存收益、債務性資本工具,考慮到2016年資本市場震蕩、保費快速擴容,中小險企資本金補充需求較為迫切,但是流動性寬裕背景下資本金補充難度不大。

  9中小險企保費下滑超50%

  資本與保費聯動,不增資必然削減中短存續期保費。中短存續期新規的另一影響是3月份單月保費的環比下滑。

  根據保監會的要求,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應立即停售,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保險公司銷售中短存續期産品規模超過限額的,應立即停止銷售中短存續期産品,並向保監會報告。

  雖然為防止部分中短存續期産品佔比較高的公司産生流動性風險,《通知》採取了部分緩衝措施(如對保險公司在售的存續時間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給予3年的銷售過渡期,並要求3年後此類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額度不高於總體限額的50%),但3月份的保費依然出現環比大幅下滑。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有30家壽險公司3月份的保費出現環比下滑;其中,有9家壽險公司的保費較2月份出現環比“腰斬”,下滑幅度超過50%。出現大幅下滑的均為中小壽險公司。

  3月份規模保費環比增長的保險公司包括珠江人壽、匯豐人壽、中宏人壽、太保壽險、國壽股份、合眾人壽、前海人壽、招商信諾、中英人壽、民生人壽、中荷人壽等保險公司。

[責任編輯:王亞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