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1月24日電(記者楊丁淼)6年前,當陳爭上從上海一所高校辭去月薪近萬元的工作,決定回家當一個羊倌時,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
然而,這個安徽固鎮縣的年輕人如今已是羊養殖規模1.3萬隻的農業現代化企業負責人,合作社範圍遍及全國十多個省份,鄉親們視他為致富領路人。
陳爭上現象並非孤例。過去多年,皖北乃至整個中部地區一度是人才和勞務外流區域,“孔雀東南飛”並不鮮見,然而隨著中部崛起戰略部署實施,巨大的人才供給壓力日漸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為扭轉這一局面,以蚌埠市為代表,皖北地區鼓勵和吸引企業家、科技工作者和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人才回流的“孔雀歸巢”現象開始顯現。
政府的支援給了陳爭上足夠的底氣,除了搞宣講,政策上予以便利,固鎮縣政府決定投入4億元,以陳爭上企業為龍頭,分三年進行全産業鏈的打造,打造本地特色養羊産業。
“農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年齡和知識結構都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大學生畢業了都不願意到農村,但我們是農村的孩子,我們都不回來還能指望別人嗎?”陳爭上説。
蚌埠市人社局局長孟祥光告訴記者,蚌埠市每年赴沿海發達地區的務工人員達60萬人,2012年卻出現了2萬人的用工缺口,也就在這一年,蚌埠市鼓勵人才回流的“孔雀計劃”在倒逼中應運而生。
近年來,通過“務工人員回家過年”“大學生節假日回家看看”等一系列活動,蚌埠市人才總量保持9.6%的高速增長,人才總量達到35.7萬人,每萬人中人才數量指標高於全國和安徽省平均水準。
據中國人社部門統計,2013年開始東部地區農民工數量出現負增長,中部地區就業吸引就業的能力在不斷增強,專家指出,雖然中西部地區務工收入比東部地區低10%左右,但由於離家較近、生活成本低、便於照顧家庭等因素,農民工回流日漸明顯。
除了農民工,越來越多的科技、雙創人才的返鄉進一步優化了人才結構。在剛剛結束的皖北人才交流對接會上,有近800名外地高校畢業生利用這一機遇,主動聯繫前來尋求工作機會。
法國農業科學院的博士高宇帶著團隊回來了,他與安徽遠大農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出國際首創的利用物理高溫滅菌殺蟲的方法,讓沿用了幾十年的落後的“藥物防治”傳統種植模式退出歷史舞臺,從源頭杜絕農殘和環境污染。
北航博士、原江蘇省公務員吳昊辭職回來了,在他的領導下,2012年成立的合蕪蚌人才金港已累計同23所國內外重點高校、人才服務機構和91家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成為産學研結合的重要基地。
在“孔雀計劃”的輻射效應下,非安徽籍的人才也開始向這裡聚集。東北大學機械學院博士王峰是瀋陽人,2014年他把團隊的核心力量從大連轉移到蚌埠,成立“後青春工業設計研究院”,填補了安徽省內這一領域的空白,他還在丹麥等國建立了引智工作站,每年都有國外的優秀設計人才來交流工作。
“看著家鄉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創新創業的條件越來越好,我們堅信在這裡一樣能夠大有可為。”陳爭上的話説出了很多“歸巢者”的心聲。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