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9月30日電(記者曹婷、張大川)記者日前在柴達木盆地採訪,映入眼簾的“小紅果”——紅紅的枸杞在陽光照射下,非常喜人。
“柴達木紅枸杞一年收三茬,曬幹後一斤20多元,一年種幾十畝地,生活就寬松多了。”眼下正忙著收枸杞的馬海買說。
馬海買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香日德鎮小夏灘村人。他生活的都蘭縣位于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是青海紅枸杞的主要產區之一。當地氣候幹旱、日照強烈,因而生產的枸杞口味甘甜、顆粒飽滿,種植紅枸杞是農牧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據了解,紅枸杞每畝一年投入的成本是2000多元,包括肥料、農藥和採摘費3部分,其中採摘費佔投入成本的50%。一般每畝地出600斤左右枸杞幹果,幹果的市場價是20元——25元不等。
“去年種植的30畝枸杞里有12畝挂果供採摘,大概純收入15萬元。到了明後年,枸杞都能摘了,就不止這個數了。”馬海買說。
馬海買說,之前靠著一點手藝在廣東開拉面館。2012年,聽說家鄉種植枸杞效益好,就回到家鄉種枸杞,沒想到“小紅果”成了致富大產業。
記者了解到,像馬海買這樣通過種植枸杞致富的,在都蘭縣並不鮮見。今年,都蘭縣種植枸杞面積累計達17.2萬畝,可採摘面積約為14.8萬畝。去年枸杞幹果產量已達3萬噸,經濟產值達12億元,而整個柴達木盆地的枸杞種植面積是近40萬畝,產值約20億元。
“早在2013年,就有1000多人加入枸杞種植和加工領域,有近2萬名勞動力從事枸杞採摘,使主產區周邊鄉鎮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就地就近轉移,採摘人員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都蘭縣委書記張紀元說。
都蘭縣枸杞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裝、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據都蘭縣提供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關聯產業年收入達5億元。
都蘭縣枸杞產業是柴達木盆地的一個縮影。據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農牧局枸杞辦主任徐效海說,今年柴達木盆地共種植紅枸杞42萬畝,是國內戈壁灘上連片種植面積、品質較好的枸杞生產地之一。
徐效海說,帶動農牧民致富的“小紅果”,不僅是柴達木盆地的一大特色產業,還是戈壁防風固沙的“環保衛士”,實現了經濟和生態雙贏。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