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暨建築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博覽會上,作為新獲批的“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長沙接過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授牌。經過連續多年積極推進,長沙已躋身全國住宅產業化的第一方陣。
兩型住宅產業化,就是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據介紹,與傳統建築方式相比,兩型住宅產業化可實現節水80%、節能70%、節時70%、節材20%。以建設一棟30層精裝修住宅為例,工業化建築方式從動工到交付最快只需10個月,而傳統建築方式至少需要24至30個月。
1996年起,長沙就有企業開始在住宅建設領域嘗試用新的工業化方式生產。2013年開始大規模推廣,次年提速。2014年,長沙市人民政府與長沙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簽署《長沙市兩型住宅產業化推廣實施的合作框架協議》。從當年起至2016年,長沙兩型住宅產業化每年新開工面積將分別不少于200萬、300萬、400萬平方米。
住宅產業化是建設領域的重大變革,兼具建設工程施工和部件工業化生產的特點,質安監管存在一定難度。長沙從技術標準和質量追溯體係兩方面著手,破解了這一瓶頸。一方面著手健全技術標準體係。在已有的國家、省級裝配式住宅技術規程基礎上,梳理制定標準規程,基本覆蓋了住宅產業化推廣類型。另一方面積極運用信息化促推產業化。長沙市目前正與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中心合作開發裝配式建築質量追溯體係,探索在部件中裝入RFIP芯片和噴涂二維碼,記錄部件的原料、生產過程、銷售、運輸、安裝等信息,從技術上解決質安監管的困難。
發展至今,長沙已打造了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金霞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大住宅產業化集聚區,創建了長沙遠大住宅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遠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三一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大國家住宅產業化生產基地企業。
長沙有國內一流的產業化技術。這里初步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轉換應用機制和平臺,“預制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體係”已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業體係;信息化倣真技術(BIM技術)得到廣泛運用,工業化生產體係、標準化設計體係、裝配化施工體係、規范化管理體係、“四新”(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技術和成套部品應用體係、一體化裝修體係不斷完善。目前,長沙已申請並通過了超過200項與住宅產業化有關的專利,具有成套廚具、整體廚房、整體浴室、模板、PC構件等住宅產業化成果,新型牆體材料應用比例超過82%。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