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節假日,銀行往往推出一批專屬高收益理財産品來吸引客戶,七夕節也不例外。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理財收益不斷走低後,多數銀行七夕節如走過場,推出的理財産品並不“甜蜜”。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多數銀行推出的七夕專屬理財收益不高,限制卻很多,而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則積極推出高收益産品並提前造勢,大有拼搶市場之意。
七夕臨近時,多數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還掙紮在5%上下,與去年各家競相標出高收益産品相比,今年七夕專屬理財産品則顯得較為冷清。國有大行即使推出了七夕理財産品,收益率卻只比平時小幅上揚,均不超過5%;中小銀行中,光大、華夏、渤海和北京銀行等各有一款收益較可觀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在5.3%-5.8%。
然而有不少産品“名過其實”,銀行更像是在走過場。比如一款期限為33天的産品,但募集期卻較長,為7天,募集期內以活期利率計息,直接攤薄了實際收益。還有一些全國性銀行,只在個別城市推出七夕理財,完全不如日常理財産品般大規模發行。此外,上述銀行推出的産品中,有一款收益率可達5.8%的産品份額十分有限,該行某網點僅有18萬元的額度,額度最多的網點也只有200萬元左右,顯得誠意不足,節日的噱頭大於産品本身。
據銀率網統計,上周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6%,是連續下跌7周後首次止跌回升,較前一週上升0.01個百分點。銀率網分析師表示,受近期匯率波動影響,市場對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的預期增強,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恐會延續前期的下跌趨勢,尤其是超過6%的高收益産品,近期有可能會淡出市場。
與銀行的“誠意不足”截然相反的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推出的産品更為實惠,拉卡拉、豫商貸等機構為七夕量身打造了專屬理財産品,産品收益率普遍較高,平均超過7%。有的短期産品可提前購買,在七夕當天剛好到期,享受收益。除此之外還有配套的市場活動,如認購達到一定數額即贈送鮮花等,賣力地為理財者打造一個甜蜜的七夕。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