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食局發出緊急通知:嚴查向售糧農民“打白條”行為
最近,中國之聲連續報道了“安徽定遠上千農戶追討糧食收購款,中儲糧二千多萬財政資金輕易被挪用”的事情。報道播發後,國家糧食局發出緊急通知:嚴查向售糧農民“打白條”行為。通知強調,國家政策性糧食收購執行主體要擔負起不向售糧農民“打白條”的主體責任,防止發生任何形式的“打白條”問題;立即對各類糧食企業兌付糧款情況進行全面排查,防止發生挪用收購資金、“高息”騙用農民售糧款等違規違法行為。
“糧安天下”,國家連續多年啟動糧食“托市收購”,就是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利益。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安徽定遠縣、長豐縣等糧食主産區,農民普遍陷入售糧款結算及時兌付難,真正得到最低收購價保護難,糧食收購主力軍監管難的現實困境。
通過幾天來的深入調查,記者發現中儲糧在糧食收購的資金髮放環節,存在多重風險。
風險一:中儲糧收儲庫點“假租賃、真委託”。
托市收購,從過磅、檢驗到結算,這些本該都是中儲糧的活,現實中,卻委託給承租的糧食企業來具體操作。
定遠縣民生米業挪用本該給售糧戶的兩千多萬糧食收購款,這一事件“東窗事發”,在當地糧食收購企業中引起較大震動。作為中儲糧租賃的一個收儲庫點,民生米業老闆雍軍之所以能輕易挪用糧款,主要原因在於中儲糧“假租賃,真委託”。中儲糧和這些收儲庫點僅是場地租用的關係,卻把收糧的一系列環節都委託給了這些收儲庫。
中儲糧滁州直屬庫主任王忠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他們收糧、打款對接的主要是糧食經紀人。按照相關規定,中儲糧在“托市收購”時的資金結算,應及時支付給售糧者本人。但為圖結算方便,中儲糧只是打款給承租企業提供的幾個賬戶。
定遠縣農業副縣長楊鋒平:這些大戶是由企業負責人確定的,找自己信得過的人,大批糧食款子讓少數人來掌握,這些恰恰是收購糧食企業的朋友或者親戚或者有一定關係的人。”
定遠縣一位規模較大的糧食企業老闆老段(化名)説,中儲糧讓民生米業老闆指定幾個賬戶發放糧款,給了資金收轉困難的雍軍挪用糧款的可乘之機。
老段:儲備庫在資金髮放上面,按道理講糧食賣了,就該直接發放給農戶,不應該讓他去這樣操作。這是收購的共性,每個企業都是這樣。
實際上,這種風險在當地已存在多年,只不過民生米業的資金鏈斷裂,這一行業潛規則才被公之於眾。
雍軍坦言:如果中儲糧這一塊所有的人監管到位,自己實際去操作,我一分錢也用不到啊。本身收儲備跟我們租倉庫的企業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按照相關規定,中儲糧租賃的收儲庫點糧食收購過程中,至少應有5人在現場,承租的倉庫企業不應在任何一個環節插手。而在實際操作中,這一規定形同虛設。定遠也並非個例。
定遠鄰近的長豐縣,一位米廠老闆楊正(化名)告訴記者,他們這個收儲點,中儲糧只派來了一個監管員。
記者:他定的收儲點不該是中儲糧來收購嗎?他到現場來收嗎?
老闆:不來收啊。
記者:像過磅啊、檢驗啊…
老闆:沒有沒有,最多派一個監管員。
楊正告訴記者,對於衝著中儲糧來賣糧的普通農戶,糧款是由他們企業先來墊付的。因為中儲糧一般只對接米廠或者大的糧食經紀人。
記者:賣給中儲糧的,由你來墊付,你給農戶開的是啥單子?
老闆:臨時開的是自己的單子,然後中儲糧把錢給我們,開的才是中儲糧的單子。
記者:你們墊付,開的是你們的單子。
老闆:對,甚至還沒有錢。(米廠先欠著農戶或經紀人的款)
按照國家“托市收購”政策,安徽地區2014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1.35元,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均為每市斤1.18元。而經過糧食收購過程中的層層盤剝,國家財政補貼的最低收購價,普通農戶根本不能足額拿到。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