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再向市場發射兩融收緊信號,採取更為直接的方式降杠桿。
評論0讚0
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缺“子彈”已是不爭的事實。“瘋牛”不停蹄融雖然驅使資客熱情不減,但不少券商卻在兩融業務上顯得越來越謹慎。一個顯著的表現是,券商再向市場發射兩融收緊信號,採取更為直接的方式降杠桿。中國平安近日就先後被申萬宏源、興業證券等券商先後調出兩融標的,暫停融資買入。
而多位券商人士均對《第一財經日報》直言,凈資本目前是券商擴大兩融業務的一大“絆腳石”,而在監管層和券商對兩融“管教”越來越嚴之後,最終或造成滬深兩市兩融規模衝頂“天花板”,兩融餘額突破兩萬億之後恐難有太多增長。
一組值得注意的數據是,截至2014年年末,共有79家證券公司披露了凈資本數目,而這79家凈資本規模總額為6038.21億元。對應的最新兩融數據則顯示,截止4月末,上79家證券公司兩融餘額總規模近14975億元,已經接近凈資本總額的3倍,與此前“不超過4倍”的建議空間已經不遠了。
統計顯示,以券商披露的4月末數據來看。已有近10家上市券商兩融規模接近或超過凈資本的4倍。在這之中,中信證券浙江分公司4月末融資融券餘額已是凈資本的5.54倍,而華泰證券、齊魯證券兩融餘額與凈資本比例也已超5倍。
一大型券商兩融業務部負責人直言,現在券商確實缺錢。“尤其是沒上市的中小券商,缺少融資途徑,現在顯然已經沒錢用,對於上市的前十大的券商這種情況會好一些,但如果超過4倍的話確實也沒太多資本能用於兩融了。”
該負責人認為,現在整個市場都處於“群體性盲動”之中,並不是好事,管理層和券商都深知這一風險,在子彈本就不多的情況下,券商自然要在風控上加大把關力度的。
多數受訪人士均認為,現在凈資本儼然成為券商兩融業務的“絆腳石”,尤其在牛市之下,融資客交易熱情高漲,兩融業務處於高峰期。此外,管理層和券商現在對兩融的風險都分外小心,這也會限制兩融餘額增長的腳步。
“兩融規模肯定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快速增長了,最多2萬億多一些。”一券商非銀首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現在券商缺錢、各家實際上都面臨著“上限”問題,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額融資盤被停掉。
申萬宏源5月29日稱,從6月1日下週一起暫停中國平安融資買入,何時恢復另行通知。隨後的6月1日,興業證券也在其官網公告,根據興業證券融資融券證券管理規則,為控制單一證券融資規模集中度風險,即日起暫停中信證券、中國平安融資買入。
來自一位來自上海的券商兩融業務部總經理分析稱,申萬宏源、興業券商暫停對中國平安的融資買入,一是缺錢的問題,二而是主要係中國平安融資盤太大,超過券商的單品種融資規模限制指標,暫停買入是為控制風險。按照此前一券商人士此前對本報所説,單品種融資規模主要受以下幾個約束包括:券商的凈資本、券商自營+資管+經紀的單品種持倉與該品種的總股本之比。
值得一提的是,實際上近段時間,不少券商主動發佈了控制兩融業務的行動,包括提高保證金比例,限制買入特定股票等等。上述分析師也稱,不少融資盤都已被券商“停掉了”。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