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在即 銀聯大打優惠牌應對

2015-05-26 09:04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22日,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自6月1日起施行。隨著6月1日臨近,相關參與方積極佈局,一場激烈的市場爭奪戰恐難避免。而作為之前銀行卡清算市場的獨佔者,中國銀聯也開啟二次創業。

  近日,中國銀聯宣佈,為積極迎接市場開放後的競爭和挑戰,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銀聯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持卡人優惠活動。

  據了解,作為清算市場的潛在進入者,VISA和支付寶正按部就班準備之中,VISA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VISA現在正在研究並等待進一步的細則出臺。

  此外,坐擁數億用戶的支付寶,也在繼續佈局線下場景,拿到牌照似乎只是早晚的事情。

  銀聯人士:線上線下均面臨競爭

  當國務院宣佈開放銀行卡清算市場時,市場都在觀察銀聯的反應以及接下來的應對策略,而銀聯給出的答案是啟動“二次創業”,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支付服務平臺,而此次走向線下場景,是其打通O2O環節的關鍵一步。

  據悉,銀聯此次活動時間為5月30日~6月2日,圍繞文娛、餐飲、購物、旅遊等親子熱門消費領域,覆蓋線上、線下和移動支付渠道,覆蓋500多個品牌商戶及上萬家門店,將為銀聯卡(卡號以62開頭)持卡人提供62折消費等系列優惠。

  據上述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總投入翻倍,優惠力度空前;二是參與商戶數量加倍,活動規模更大;三是與産業各方合作更緊密,全國各地近百家商業銀行聯動,受益範圍更廣。

  銀聯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銀聯處於“二次創業”階段,支付清算市場放開了,銀聯也面臨一定的壓力,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把銀聯錢包、銀聯線上支付以及銀聯閃付等産品推向持卡人,讓用戶更多了解産品,改變大家對銀聯的固有認識。

  “銀聯線上上面臨支付寶競爭,線下將面臨VISA、萬事達等機構的競爭,需要打通線上線下場景,銀聯錢包是一款O2O産品,線上下載消費券,線下消費,完成閉環流程,而針對支付寶的線上競爭,銀聯線上支付2011年就開始運作。”上述銀聯人士稱。

  央行官員:清算機構將直接進入紅海

  日前,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在“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由於銀行卡清算業務具有較強的網路外部性和典型的雙邊市場特徵,加之幾大境外銀行卡機構已經有成熟的銀行卡業務經驗和在國內長期從事外幣卡、雙幣卡的歷史,因此銀行卡清算機構之間的競爭一開始可能就會相當激烈,直接短兵相接,進入紅海,沒有過渡或緩衝地帶。另外,未來的銀行卡清算機構數量不宜也不會太多。具體數量最終還是要靠市場去選擇,優勝劣汰。

  樊爽文表示,銀行卡清算市場是一個小眾市場,服務對象有限,未來競爭將十分激烈。所以,有意進入銀行卡清算市場的社會資本,不要以成立一般企業或支付機構的認識去看待成立銀行卡清算機構,要正確認識銀行卡清算機構作用,充分了解、評估所需要的資源,三思而行,切忌盲目衝動,一哄而上。

  同時,樊爽文也不認同“國內某大銀行或是某幾家銀行會發起成立新的銀行卡清算機構”的説法。他認為,以美國運通等代表的封閉型結算機構模式正在向以中國銀聯、維薩(VISA)和萬事達等代表的開放型模式轉變,在開放型模式下,銀行卡清算機構和發卡行、收單機構之間不存在競爭關係,因此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和規模經濟。

  由此,這也意味著之前被普遍看好,由工商銀行等發起成立清算組織的可能性不大。

  除了銀行係,電商係的支付寶和財付通也備受市場關注。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支付技術的發展,線上支付巨頭們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和龐大的投入,正不斷侵蝕線下支付市場。

  雖然目前支付寶和財付通並未直接表態進軍銀行卡清算市場,不過支付寶的準備工作卻做得十分充分,積極線上下渠道、金融大數據以及雲計算技術方面發力,在金融場景和精準行銷方面更是走在市場前列。

  記者注意到,《決定》出臺當晚,國際卡組織VISA方面就回應稱,“對該決定充滿期待,希望相關規定將允許更多的參與者來參與中國國內支付市場的建設與發展。”第二天,萬事達卡中國區總裁常青也説,“一定會申請牌照。”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