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反壩派”和“挺壩派”爭議了七八年之久的小南海水電站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
3月30日,環保部批復了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提交的《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但在這份批復中,環保部卻“出人意料”地説,未來三峽集團及其他單位,不得再規劃和建設小南海水電站、朱楊溪水電站、石硼水電站及其他任何攔砂壩等涉水工程。
批復中的這段內容迅速在一些關注小南海水電站的民間組織間流傳,很多機構將其解讀為,環保部第一次明確否決了小南海水電站。但同時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認為環保部不應該在批復烏東德水電站環評的時候,扯到小南海水電站。甚至有人提出,環保部此舉已經涉嫌嚴重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的相關規定。
長江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為小南海水電站讓路
小南海水電站曾被列為重慶市“十一五”規劃最重要的項目,也因為其370億元的計劃投資額,有可能成為重慶史上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
水利部長江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翁立達回憶説,小南海水電站儘管被列入1990年版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但真正被動議建設還是重慶市2009年出臺的“十一五”規劃。當時重慶方面一個比較重要的理由是,都守在長江邊,上游的雲南、四川,下游的湖北,都有自己的水電站,重慶也要有,要改變重慶沒有水電站的歷史。
這個項目一提出就遭到不少反對,最重要的原因是,擬建設的小南海水電站壩址規劃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是不能開工任何項目的。為了讓小南海水電站項目開工,重慶方面建議國家有關部門修改保護區的範圍,這樣水電站就可以順利開工。
2009年年初,我國魚類學研究領域的泰斗級人物、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曹文宣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幾年,為給長江上游“高潮疊起”的水電開發讓步,“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已經一再縮小。前幾年保護區為給三峽工程讓路,被“掐去了頭”,如果“再去了尾”,那麼剩下的、支離破碎的河段就不可能繼續成為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的生命通道。
翁立達説,當時反對者還有一條重要理由,規劃中的小南海水電站裝機容量只有180萬千瓦,是個非常小的水電站,這點電量完全可以通過優化上下游的幾個發電站就能提供給重慶市。重慶市沒必要為了這一點發電量就讓長江幹流上唯一的國家級魚類保護區變得支離破碎。
據大自然保護協會長江保護項目的負責人介紹,他們曾對長江幾個發電項目的成本進行過比較,三峽工程每千瓦發電的成本是4950元,長江上游溪洛渡水電站的成本是每千瓦3538元,向家壩的成本是5749元,而小南海的成本將高達每千瓦13553元。
令大多數保護人士遺憾和意外的是,2011年環保部接受了農業部提出的“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修改方案,削減了這個保護區的面積,在長江上給小南海水電開發項目“讓出一塊地盤”。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