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安廳日前發布通知稱,“海康威視監控設備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部分設備已經被境外IP地址控制”
我國建立了對信息和信息載體按照重要登記分級保護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但因為缺少法律依據,這個機制並未及時啟動並發揮作用。而關于追責措施,有關規定也有,但是並沒有量化,存在管理的灰色地帶。
手機淘寶、發紅包、訂機票……當我們享受著網絡給予的便利時,卻渾然不知自己的隱私信息很可能正在被別有用心者利用。記者日前採訪獲悉,目前信息安全“黑洞門”已經到觸目驚心的地步,網站攻擊與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用戶隱私和權益遭到侵害,特別是一些重要數據甚至流向外國,不僅是個人和企業,信息安全威脅已經上升至國家安全層面。
記者日前從補天漏洞響應平臺上收錄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平臺已知漏洞就可導致23.6億條隱私信息泄漏,包括個人隱私信息、賬號密碼、銀行卡信息、商業機密信息等。導致大量數據泄露的最主要來源是:互聯網網站、遊戲以及錄入了大量身份信息的政府係統。根據公開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億用戶隱私信息被泄漏。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