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健林為稅負高痛苦 首富之痛折射實體經濟困境
央廣網財經北京3月4日消息(評論員馬尚田)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馬上就説:痛則不通。
首富也有感覺痛苦的事麼?有。這事,我覺得有馬上就説的必要。如果首富是痛苦的,那麼,不如首富的人呢?
王健林為稅負高感到痛苦
按照福布斯2015年全球富豪榜,王健林超過馬雲成為中國內地首富。誰坐在那把椅子上不那麼重要,關鍵是,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人感覺如何?是如坐針氈還是自覺很爽。新晉首富、全國政協委員王健林貌似不爽。昨天他接受媒體採訪吐露心聲:
“我覺得現在收的稅太高,已經有一點稅負的痛苦。我每年的稅收是大大超過凈利潤。”
王健林為什麼感到痛苦?他説企業的凈利潤遠遠趕不上稅收。一葉知秋,連萬達這麼大體量的企業都在這樣説,那麼,其他企業呢?那些小微企業呢?
大量小微企業掙紮在“生死線”上
按照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的看法,這種痛有相當地普遍性。他認為,長期以來,我國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一直面臨融資貴和融資難問題,這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高昂的融資成本擠佔了企業狹窄的利潤空間,大量處於“生死線”上的小微企業陷入“不借是等死,借錢是找死”的信貸糾結。
怎能想像,這樣的企業,會有繼續投資的意願,又怎能有給員工多發錢的動力呢?老馬試問,如果中國的實體經濟這樣負重前行,又如何可持續發展呢?如此,怎能不激發我馬上就説的衝動?
説到給員工多發錢,這又要説到工薪階層的心頭之痛了。此時,我看到會場外很多民眾在期盼著漲工資,分享改革成果了。有的盼望幸福指數更高,工資更高一些;有的希望工資和待遇盡可能多一些……
收入增長跑不贏CPI成工薪階層心頭之痛
收入增長跑不過劉翔,更跑不贏CPI,這是很多工薪階層的煩惱。但是,從各地兩會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與2014年相比,今年計有26個省(區、市)下調了城鄉收入的同比增長目標。在13個公佈了2014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省(區、市)中,實際增速慢于這個省去年地區生産總值(GDP)增速的有9個。如何加大保障支出,確保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呢?如何確保收入分配公平呢?
話説到這裡,似乎成了一場比賽,誰比誰更痛了。不,這絕不是我們的初衷,只是因為首富的痛,折射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窘境,也讓我們想到低收入群體的困境而已。此時,我只是要提醒一個基本的事實,痛則不通,一定是哪出了問題?接下來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對症下藥,方能妙手回春。
分蛋糕事關收入分配公平
我們不是比較誰更痛,那麼,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分蛋糕。這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也是一道事關財稅改革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老問題。一塊蛋糕分三塊,政府一塊,居民一塊,企業一塊,如果,政府的蛋糕大了,居民和企業的蛋糕就小了,那麼,該保持一個怎樣的比例,才能讓政府、居民和企業都滿意呢?
方法一:減稅,這是眾望所歸。此次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也再次呼籲,國家應減少稅種,降低稅率,減輕企業稅負,同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或免除企業的各類費用負擔,降低實體經濟企業工業用地的出讓價格,以鼓勵實體經濟發展。
方法二:鼓勵有能力的企業承擔起更多義務如何?騰訊曾經向員工推出10億元無息購房貸款,阿里巴巴集團也曾經在內部推出30億元的置業貸款計劃。假如所有有能力的企業都能這麼幹,那麼,社會壓力也會大大緩解。
方法三:給低收入群體發紅包,這也是個辦法。財政有盈餘,就“派糖”嘛,什麼一次性津貼和減稅、退稅啊,一齊來,讓民眾分享改革紅利。
方法四:救助兜底不可少。全國兩會前夕,一則“男子裝瘸乞討在京買兩套房”的新聞,讓社會救助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這只能提醒我們,我們的兜底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正如全國人大代表王明雯所説,“有些該救助的人沒有得到救助,不該救助的人卻享受了救助。”
鵝毛可否拔得更少一點
總之一句話,痛則不通,今天的改革痛點,必是明天改革的方向。這些改革痛點,也遠非一人之痛,反映了會場內外眾人的利益訴求。什麼訴求?鵝毛可否拔得更少一點,工資可否漲得更多一點。若實現這兩點,老馬以為,痛並快樂著不是傳説。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