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觀大勢
在我國經濟增長持續下行之勢仍未發生結構性好轉之下,在2月份我國PMI超短期微升之後,今年上半年我國PMI整體不僅仍將處於榮枯線以下,而且極有可能會出現持續下探的窘境。
國家統計局3月1日公佈數據顯示,2015年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9%,較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連續4個月的下行走勢,但仍處於榮枯線以下。有分析認為,PMI微升預示經濟運作呈現向好跡象,隨著節後企業生産經營活動恢復正常,經濟走勢有望築底趨穩。
在PMI以連降為主基調的過去一年,今年2月PMI的微升、尤其是小型企業PMI的大幅回升(1.7個百分點),的確像是一針給市場的強心劑。但是,當我們反觀基本面,無論是從需求端的角度看,還是從要素優勢轉軌的角度看,2月份PMI的短暫微升並不意味著可以對我國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尤其是我國製造業作出過於樂觀的判斷。
在經過連續4個月的下行之後,我國PMI出現0.1個百分點微升,對於任何經濟數據的走勢而言,本就是正常不過的超短期波動,過度解讀沒有意義。更為重要的是,2月份PMI的小幅微升,與其本身所屬的時點以及近半年來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的陸續推出有直接關係,這實質仍然是政策刺激在主導,而不是製造業景氣度的內在動能在變化。此外,儘管在針對中小企業稅費鬆綁的推動下,2月份小型企業PMI得到大幅回升,但需要看到的是,隨著政策效力逐漸遞減,而在我國製造業的工業産值構成中,小型企業數量雖多但總體貢獻能力卻仍偏弱,因此,未來發展前景仍然有待觀察。
對2月份我國PMI的超短期微升,我們不僅不應因之産生樂觀心態,相反還應持續對其保持理性。
這並非是杞人憂天。從需求端看,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及2009年歐債危機陸續爆發後,發達國家對我國製造商品的需求,已經産生了結構性弱化。而除了外部需求弱化外,我們再反觀內部需求,在2010年之前的近20年裏,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持續大規模的投資拉動所助推,而大規模的投資拉動又直接對我國製造業産能構成吸附作用,在2010年我國高達逾10億元的地方債務顯性化之後,實質已經表明我國製造業過剩産能依賴大規模投資拉動這條路已經走不通。
在我國經濟增長持續下行之勢仍未發生結構性好轉之下,在2月份我國PMI超短期微升之後,今年上半年我國PMI整體不僅仍將處於榮枯線以下,而且極有可能會出現持續下探的窘境。
基於此,我們仍須對今年PMI的整體走勢保持冷靜,而為了避免PMI持續下探,以及以此為風向標所出現的經濟硬著陸窘境,我們不僅應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費壓力,而且也有必要讓適度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維持一段時間。
除技術層面手段外,從中長期來看,為了使PMI走勢進入良性可持續通道,我們有必要儘快深化推動系統性的經濟改革,以改革紅利取代此前我國製造業過於依賴的人口紅利。
□楊國英(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