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巢/製圖(新華社發)
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速以8.6%的速度創下23年來新低,首次進入到個位數區間。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反映了經濟與財政的內在統一性。”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張德勇分析,除了營改增等稅制改革的因素影響稅收收入,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增速的放緩。2014年,我國GDP增速以7.4%創下24年來新低。
在去年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的140350億元中,稅收收入119158億元。2013年,稅收收入為110497億元,稅收收入增長有限。
“國家稅收以間接稅為主,包含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這些稅跟GDP相關性很大。”張德勇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稅收增長是經濟增長的“晴雨錶”,目前我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增加,相應地,稅收收入也隨之減少。
這一點表現很明顯,在稅收收入當中,國內增值稅是稅收項目裏的“重頭”。受到去年工業生産增速放緩、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下降等因素,2014年國內增值稅為30850億元,同比增長7.1%,增幅偏低。
“去年前三季度,在19個重點工業行業中,煤炭、鋼坯鋼材行業增值稅增速同比分別下降23.1%和12.6%。”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濤表示,去年傳統産業面臨去産能化的壓力,企業利潤普遍不高,再加上物價水準總體較低,稅收收入增速出現回落。
除了增值稅漲幅較低之外,房地産交易環節稅收增速也普遍回落。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房地産營業稅和契稅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33.6和30.2個百分點。
“房地産市場調整影響擴大,商品房銷售額明顯下滑,與之相關的房地産營業稅、房地産企業所得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等回落較多。”張德勇説,相比中央,地方又特別依賴土地財政。而因為房地場市場不景氣,稅收大幅縮減。去年,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本級)75860億元,增長9.9%。這也是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自2003年以來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儘管土地出讓金不在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當中,但土地出讓金佔了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絕大部分。數據顯示,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級)49996億元,比上年增加1966億元,增長4.1%;受房地産市場調整影響,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2606億元,同比增加1340億元,增長3.2%。
土地出讓後,如果用來進行房地産開發,企業會産生相關的增值稅、營業稅等稅收,這些稅收都會納入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因此,土地出讓的多寡與稅收存在間接關係。
“地方政府出讓土地多,企業會覺得房地産市場比較樂觀,敢投資開發;相反,土地賣不動,企業投資意願也就不高,更談不上稅收的增加。”張德勇説,房地産市場疲軟,既影響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影響一般公共財政收入。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財政收入的功能所在。數據顯示,去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支出151662億元,增長8.2%。也就是説,去年財政支出要大於財政收入。
“收入和支出之間有很大矛盾,應該説預算安排有赤字,這是很正常的,財政支出佔GDP的比重在可控範圍之內。”張德勇告訴記者,財政支出也在進入新常態,不會沿用過去加大投資力度的方式促使經濟快速發展。
在他看來,政府過緊日子,花錢更要有重點,財政收入少了,該支援的行業要支援,不該支援的就要重新調整。比如光伏産業,因為過去財政給補貼、給優惠,大家都一窩蜂地上,現在産能過剩,需要重新調整。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分析,收入和支出增速減緩,對民生肯定會有影響,“醫療計生和社保就業兩項支出的增速都高於財政總支出的增速,未來這兩項的長期支出壓力,會是民生領域最大的”。
顯而易見,眼前的困難是,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而財政收入又有限。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盤活各領域財政‘沉睡’資金,提高使用效益,緩解財政收支困難。”張德勇認為,要清理財政專戶,防止資金大量沉澱,將閒置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據他介紹,財政專戶是財政部門為履行財政管理職能,在商業銀行開設的用於管理核算特定財政資金的銀行結算賬戶。
“所謂專款專用,就是人們常説的買醬油的錢不能買醋。如果買醬油的錢剛剛好,那當然沒有問題,但由於資訊不對稱,預算管理不夠透明、細化,很多時候,買醬油的錢可能多,買醋的錢可能不夠。而按專款專用要求,兩者不能調劑,由此産生了許多問題。”張德勇説,財政部門今後應當下力氣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盤活財政存量,用好財政增量,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眼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很多地方下調了今年GDP增長目標,在張德勇看來,今後財政收入的增速也應當與GDP相符。包括地方舉債要規範,不能因為支出有壓力而髮發“暗債”;其次,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最根本的是,政府提供基本服務時要更加注重實用性,用最少的錢辦最有效的事。(記者 郝帥)
[責任編輯: 李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