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微博營銷泛濫,微信一貫維護平臺的“純潔性”;為“營造良好生態”,“封殺”許多“外部入侵”的功能
1月19日,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公告宣布數據接口正式向所有已微信認證的服務號和訂閱號開放。
據公告顯示,包括用戶數據分析、圖文分析、消息分析以及接口分析在內的數據接口都將開發給所有已通過微信資質認證的服務號和訂閱號。通過數據接口,公眾號開發者可以便利地獲取更詳細、更靈活的運營數據。
相比微博營銷泛濫,同為社交平臺,微信在此方面開發步調卻十分謹慎。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隨著微信的火爆,大量外來功能頻頻入侵微信,無一例外地遭到封殺。據新京報記者統計,至少已有集讚、刷量刷粉、快的紅包、微軟“小冰”等8項功能遭微信封殺。
對此,微信方面稱是為用戶營造一個良好生態。
NO.1
“來往”紅包
●“封殺”措施:微信朋友圈來往紅包打不開
●“封殺”理由:發布疑似釣魚特徵的鏈接
2013年“雙十一”前夕,阿里巴巴旗下移動IM來往啟動“6000萬天貓雙11紅包”發放,吸引眾多網友在微信圈分享。活動開始不久,用戶發現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的紅包鏈接竟無法點開。
2014年11月1日,來往指責微信封殺其分享鏈接。微信回應稱,其沒有封殺來往的域名。微信稱,是來往通過發布疑似釣魚特徵的鏈接觸發了微信後臺的自動保護機制,被係統自動屏蔽。
“微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我們歡迎所有正常使用開放接口的行為,切勿自作聰明,無端制造‘事件’。好產品是做出來的,不是炒作出來的。”微信團隊稱。
NO.2
朋友圈集讚
●“封殺”措施:暫時封號或永久封號
●“封殺”理由:無視平臺規則和用戶體驗
集讚送旅行、送金條、送手機……此類營銷泛濫最終觸及了微信的底線。2014年6月,微信宣布清理集讚行為,對于違反相關規定的,前三次將進行7-30天不等的暫時封號,對于違規四次以上的公眾賬號,將永久封號。
微信團隊稱,部分商家無視平臺規則和用戶體驗,屢次利用朋友圈“集讚”,甚至出現預付郵費欺詐、騷擾用戶等現象。微信從2014年6月9日起,升級全新技術手段,採用技術+人工舉報的方式對“集讚”行為進行全平臺清理和規范。
此前,微信已經表明態度,“如果用戶發現有公眾號存在誘導分享行為的,歡迎通過微信的舉報功能進行檢舉”。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