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新常態”下宏觀調控將走“中醫式”路線

2014-12-25 08:42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專家指出,2014年至2020年GDP僅需年均實際增長6.7%,即可實現2020年GDP翻一番目標

  ■本報見習記者 喬誌東

  日前,“新常態”一詞已然成為詮釋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最佳注腳。自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適應新常態”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論斷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經濟發展的題中之義,成為社會關注的重中之重,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論斷,則為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明確“定調”。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在“新常態”前,新華社一篇關於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於經濟工作的重要論述的文章中提及,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做出了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判斷。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新常態”概念結合此前的“三期疊加”,就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增長速度的新常態,二是結構調整的新常態,三是宏觀政策的新常態。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經濟日報》上發表文章指出,在經濟新常態下,由於2011年至2013年分別增長9.3%、7.7%和7.7%,2014年至2020年GDP僅需年均實際增長6.7%,即可實現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GDP翻一番目標。

  國金證券的一份研報認為,根據“新常態”對競爭增長驅動因素的分析,中國已經從原來依靠要素投入,到依靠TFP(人力品質和技術進步)的階段,要素投入一般可以帶來經濟快速增長,而依靠技術進步的經濟增速會明顯放緩。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日前撰文指出,從中長期來看,我們的調控目標應該從保GDP增長逐步過渡到保證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即均衡失業率。

  管清友指出,以往宏觀調控思路類似于西醫療法,通過“大投資”、“寬貨幣”實現總量寬鬆、粗放刺激,彌合産出缺口,但往往有嚴重後遺症,如産能過剩和債務風險,而在“新常態”下,未來中國的宏觀調控將是“中醫式”的,主要通過促改革和調結構消化前期政策,發掘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