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年底發改委密集批項目 兩天2300億

2014-12-24 07:44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進入年底收官之時,國家發改委頻出大招,集中審批一批機場、鐵路、公路項目。12月23日,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審批通過六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53億元。此前一天,發改委剛批復近2100億的地鐵建設項目。

  “保7要以基建為主”

  據記者統計,今年四季度發改委共審批35個項目,總投資超1.4萬億元。

  本週是2014年的倒數第二周,僅週一和週二,發改委就批復了8個地方的交通運輸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達2346.26億元。繼12月22日批復了安徽、杭州兩地2092.84億元的地鐵項目之後,12月23日,發改委又有大手筆,6城市公路項目獲批,其中包括受關注已久的西藏318國道。

  這8個地方,除杭州外,都集中于西北部、西南部和中部,其中中部包括安徽,西北部地區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西南地區包括西藏。

  公路項目促進了地區與相鄰地區的連接。其中,甘肅公路旨在連接內蒙古、新疆;新疆的公路連接葉城至墨玉公路,經和田機場;安徽長江大橋則連接安慶和池州,接已建成通車的蕪湖至大渡口高速公路。

  一位發改委官員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基礎設施項目一般規模大,能短期內對穩經濟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中國宏觀對衝研究院院長付鵬認為,四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大,過去經濟增速很大程度上依靠房地産,現在要想保7則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

  今年以來,受房地産市場疲軟拖累,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

  項目集中在交通領域

  四季度發改委審批項目多集中在交通基建領域。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確定了“七大重大工程包”,包括資訊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産資源保障。

  記者細數四季度獲批的項目發現,其中有11個項目涉及鐵路、公路、機場、碼頭、港口。項目審批向交通領域傾斜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批復的27個項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雲南、四川、廣西等西部省份是主要受益者。

  中信證券報告稱,我國地區發展差距較大,中西部地區仍是亟須補齊的短板。

  一位發改委官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發改委集中審批的西部省份有很多都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省份,“一帶一路”中很重要的就是互聯互通,國內省份的互聯互通是未來“一帶一路”全面鋪開的重要基礎。

  他還表示,未來會有很多民間資本參與進來。

  ■ 相關

  地方政府找發改委“要項目”

  增速下降的一系列數據是解釋基建保經濟的最好指標。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回落至7.3%,創下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此外,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創出8個月新低。

  9月份國家發改委開會部署鐵路投資會議後,10月獲批的鐵路項目接踵而至。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今年下半年多地政府密集拜會發改委,請求大項目提前動工,以便儘快投産。

  “為爭取更多項目,我們‘上’拜訪部委‘下’到各市調研,以拉動投資,帶動經濟增長。”10月20日,四川省發改委一副處長曾對媒體表示。

  北京新機場建設或引進民資

  在首都新機場以及批復的多條公路、地鐵建設中,社會資本的引入再次被提及。

  在首都新機場以及批復的多條公路、地鐵建設中,社會資本的引入再次被提及。

  國家發改委批文顯示,機場工程總投資799.8億元,資本金佔總投資的50%,並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與之配套的北京地鐵新機場線、新機場高速等項目均是大體量項目,社會資本參與機會較大。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燕瑛近日表示,新機場線擬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由北京市政府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選擇社會投資人,擬投資總額約410億元。

  北京大岳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曾明確指出,只要不是地方財政及其控股的平臺出資的資本都可以稱為社會資本,因此民資、外資、央企、外來的國有企業都可以稱為社會資本。

  中國宏觀對衝研究院院長付鵬表示,基礎建設完全依靠財政不可行。引入社會資本,一方面能充分實現市場化,另一方面也能解決前期資金問題。“基建領域將更大程度發揮市場的作用,社會資本的進入要考慮回報率,不能靠行政命令,市場化以後,有利可圖,民間資本自然會進入”。 (記者 劉素宏)

[責任編輯: 楊永青]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