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多風險大,希望有更多扶持”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農民袁松松告訴記者,現在新型職業農民成長遇到很多困難,亟需政策扶持,比如當前土地流轉政策不完善,土地承租關係不穩定,銀行貸款難辦,職業農民都不敢做中長期規劃和投入,影響了農業生産的發展。
袁松松以前在深圳公安局光明分局從事秘書工作,2008年12月底,袁松松辭去工作,帶著妻子、女兒回到星子縣承包了數百畝農田種植水稻,成為一名職業農民。袁松松告訴記者,現在新型職業農民成長遇到很多困難,亟需政策扶持,比如當前土地流轉政策不完善,土地承租關係不穩定,職業農民都不敢做中長期規劃和投入,影響了農業生産的發展。
“在貸款方面也有困難。”袁松松説,職業農民流轉土地需要有一定的資金,現在一百畝田一般要四五萬元,這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説是不少的,可現在銀行貸款很難,農民又沒有可抵押的財産,職業農民夢在最開始就被扼殺了。
對於貸款難,湖北省武漢綠髮源綠色時代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松也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成立合作社以來,雖然頂著不少光環,但真正從銀行貸的款不到200萬元,而且還是用自己的房産和車子做抵押,現在他主要的融資渠道還是靠私人借貸,利息比銀行高一倍。“職業農民一般都需要融資支援,但銀行都是嫌貧愛富。我這裡來的領導多,銀行行長一面跟政府領導承諾支援新型職業農業,要給貸款,但轉過頭又對我們説銀行風險控制難,貸不了款。”
另外,農業生産受天氣、市場等影響大,職業農民承擔著很大的風險,“規模效益”易變為“規模虧損”。江西省九隆種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黎兵春告訴記者,去年7月,江西出現持續強降雨,合作社裏有5000畝稻田被淹。這5000畝稻田中有2000畝之前已投過保險,但另外3000畝還沒來得及投保,就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沒了。“種田利潤不高,但虧損起來卻很厲害,即使買了保險也沒用。”黎兵春説,農業投保金額低,最多賠付兩三百元一畝,這連我們買種子的錢都不夠,相對每畝1200元的前期投入來説無疑是杯水車薪。
許多職業農民表示,當前我國糧食生産保險制度尚未健全,一旦遭遇大的自然災害,他們“幾年的辛苦錢都要搭進去,甚至不還夠”。相對於普通農戶而言,他們承受著更大的自然和市場風險,但享受的扶持政策卻不對等,反而更少。
江西省萬年縣石鎮鎮種糧大戶周金來説,按照我國現行農業補貼政策,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都是給原來承包土地的農民,真正從事農業生産的職業農民反而享受不到國家的這項惠農政策。“希望國家能針對職業農民在規模化經營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出臺相關支援政策,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周金來説。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