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這個本來代表校園文化趣味的日子,從2009年至今,被電商們塑造成一個“網路購物狂歡節”,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參與。有人因為買到打折的商品興奮不已,也有人因為花錢太多而成“剁手族”(指網上購物不知不覺間花費大量金錢,回頭一看帳單懊惱不已,哀嚎“再買就剁手”的人群——編者注)。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53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1%的受訪者打算在今年“雙十一”網購,24.4%的受訪者直言自己屬於網上衝動消費的“剁手族”,對於“雙十一”54.2%受訪者最擔心虛假宣傳、價格虛標。
56.1%受訪者打算在“雙十一”網購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于麗,最近每天上班路上的“必做功課”,就是搶“雙十一”紅包。她表示,這幾天只要有空,都會扒在電腦前精挑細選,將中意的商品放進購物車。對於今年的“雙十一”,她表示“非常期待”,“那天會儘早回家準備熬夜搶購”。
調查顯示,56.3%的受訪者表示期待今年的“雙十一”,34.9%的受訪者態度一般,6.3%的受訪者不期待,另有2.5%的受訪者對“雙十一網購節”有些反感。
家住鄭州的方璐娜已經在購物車裏添加了40多件商品,她認為自己對“雙十一”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如果當天搶不到,也不會有多大遺憾”。
調查中,56.1%的受訪者打算在“雙十一”促銷期間網購,16.9%的受訪者不打算,27.0%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
受訪者打算在“雙十一”購買什麼商品?調查顯示,服裝、鞋帽類排在首位(51.6%),其次是數位、家電類(50.6%),接下來是:食品、飲料和酒類(29.6%),圖書音像類(20.3%),化粧品、個人護理類(20.0%),箱包類(11.7%),母嬰玩具類(8.8%),醫藥保健類(5.2%)等。
與往年“雙十一”不同,今年于麗的購物車裏多了一些海外直郵商品。她説,目前家裏的日用品已足夠,可以趁著“低價包郵”時機購買喜歡的奢侈品和家用電器。“一些國外品牌也開始進駐中國的電商平臺,想買這些商品更方便了”。
24.4%受訪者自認是網上衝動消費的“剁手族”
參加去年的“雙十一網購節”後,在浙江讀書的陸飛表示今年不會再湊熱鬧。“花了許多精力挑了半天,才發現購買規則很複雜,比如有些商品參與活動,有些不參與。為了省這點錢何必呢?”他説。
但在西安工作的吳婧則認為,“雙十一”網購省的錢不只是“一點”。她介紹,去年自己買的一件大衣,實體店售價要600多元,“雙十一”打折時,該品牌網上官方旗艦店售價只要369元。“便宜好多啊,為什麼不買呢?”
調查顯示,“便宜且為眼下所需”(49.6%)成為受訪者參加“雙十一網購節”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還有:“促銷力度大、不買就虧了”(40.7%),“隨便看看、想買就買”(25.2%),“滿足消費慾望”(19.3%),“受購物氛圍影響,追趕潮流”(13.3%)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姚建芳認為,“雙十一”是各電商挑起的一個購物熱潮,作為消費者對於一些特別實惠的行銷方式是無法抗拒的,更多的消費者是受價格驅動而選擇與購買。
調查顯示,30.7%的受訪者擔心“雙十一”期間會衝動消費、後悔購買。
于麗坦言,自己就屬於一看網購帳單就會哀嚎“再買就剁手”的人,“可有時候看到划算的商品實在忍不住,而且會為了包郵而湊單多買”。
同樣擔心自己衝動消費的吳婧表示,今年“雙十一”會緊緊看住錢包,提前鎖定商品和店舖,不看其他的廣告宣傳,“不然月底信用卡帳單一齣來肯定傻眼”。
調查中,24.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屬於網上衝動消費的“剁手族”,54.8%的人認為自己不是,20.8%的人表示不好説。
“雙十一”期間如何避免當“剁手族”?61.7%的受訪者建議謹慎判斷再購買,不跟風,45.2%的受訪者認為應多考慮商品的實用性,44.6%的受訪者表示要提前鎖定目標,貨比三家,21.8%的受訪者提醒買前想想錢包,量力而行。
姚建芳建議,可提前列好購物清單,避開交易高峰,選擇提前或延後購買。“‘雙十一’當天的價格也不一定是最便宜的,而且整體的購物體驗可能不會太好”。
虛假宣傳、價格虛標成受訪者“雙十一”網購最擔心的問題
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支援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同時要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願”消費。
那麼,受訪者在“雙十一”網購中最擔心的問題有哪些?調查顯示,54.2%的受訪者擔心虛假宣傳、價格虛標,43.3%的受訪者擔心快遞爆倉、收貨延遲,33.5%的受訪者擔心網站、支付系統癱瘓,32.5%的受訪者擔心預售商品不能七天無條件退換貨,16.9%的受訪者擔心網路詐騙。
“之前買過一個隨身碟是假貨。與賣家協商,他讓我退回去。可退回去之後賣家把店關閉了。最後是第三方平臺用店家的保證金退的錢。”這次網購經歷讓吳婧哭笑不得,“雖然金錢上沒什麼損失,但用戶體驗很差。”
針對這種情況,姚建芳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要看清賣家對商品的標注和説明,同時保留好購物憑證,以便投訴時舉證。賣家也要誠信經營,不要借促銷的機會賣假貨、次貨,同時要改善商品售後和退換貨服務的用戶體驗。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現在無因退貨(7日無理由退貨)正成為網購維權中一個新興的焦點問題。“無因退貨權不僅對消費者有利,對企業也有利。消費者無因退貨體驗較好,就會擴大消費,增加企業的市場份額。這本來就是雙贏之舉。但有些企業只看到短期的利益,沒有看到長期的、無形資産方面的利益”。
針對消費者擔心的問題,國家工商總局在10月31日約談了阿里巴巴、京東商城、1號店、蘇寧易購、亞馬遜等10家電商企業,要求防範用先漲價後降價的方法虛構優惠促銷,確保“7日無理由退貨”等法律規定得到切實執行。
姚建芳認為,目前受市場趨導,價格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一個主要因素。“但在下一階段的電子商務市場,消費者的選擇將不僅僅受價格因素影響。一些服務包括物流的便捷性及整體的流暢體驗,才是影響消費者的最主要因素”。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