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要淘汰煤炭行業及行業的過剩産能,要依靠行政手段,但更要依靠“更大地發揮市場作用”。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自2006年至今的八年時間裏,煤炭採選業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就達3.1萬億之巨。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煤炭産銷量、消費量同比負增長,這是煤炭行業十年來首次。如今煤炭行業已經深陷産能過剩之中了。
其實最近十年的煤炭行業“黃金期”,有一半因素也是人為的。
1998年至2005年期間,整個煤炭行業不景氣,國家政策限制做固定資産投資。2005年,我國開始第一次進行資源整合,大量小煤礦關停,這就造成兩方面的結果,一是大量煤礦開始被迫技改,投資開始加大;二是供給大量收縮,供需格局從寬鬆變為緊張,但同時經濟好轉,需求上升,導致煤炭價格上漲,利潤開始增加,受此刺激,巨量資金涌入到煤礦建設中。
巨量資金投入的結果是,目前全國核準煤炭總産能55億噸,包括正常生産的産能,改擴建或者新增煤炭産能,將要投産的煤炭産能。然而去年全國煤炭産量完成37億噸左右。由於産能急劇擴張和需求量持續下降,我國全社會煤炭庫存連續34個月超過3億噸。現在已有8個省區煤炭全行業虧損,20家大型煤企前三季凈虧105億,超8成的煤炭企業凈利下滑。
煤炭行業全行業虧損,嚴重的産能過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樣的趨勢還將繼續下去。因為隨著世界頁巖氣能源革命的成功而油氣價格的下滑,我國對煤炭消費量還會繼續下滑。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面對煤炭行業嚴重的産能過剩?
像劉永好的東方希望集團,能夠以“降本增效”提高勞動生産率方式,在産能過剩的行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恐怕還是要以重組並購和破産淘汰的方式來最後解決。
去年年中的流動性緊縮、市面發生“錢荒”現象,依照市場規則,應是那些過剩産能行業中大批企業清算破産,騰出不少存量資産和存量資金,消除市面“錢荒”現象。可是,至今為止中國淘汰過剩産能的行為,幾乎都是在行政干預的情況下才能進行。而行政干預的淘汰過剩産能,多半不能騰出和盤活存量資産和存量流動性,反而還要增添貸款以解決那些被淘汰企業職工的生活問題。
這裡實際上有個銀企關係問題。以目前許多煤企來説,他們多半還有存煤可賣,雖然這些企業毫無前途且越生産越虧本,可只要他們還在經營,他們在銀行賬務上還不算是壞賬,銀行還會繼續貸款給他們維持下去。
當初,各行各業國資大規模的投資煤炭行業,其中有不少是銀行貸款。銀行貸款的決策人其實也是需要追責的。因為,銀行貸款不僅需要跟蹤客戶的資金流,還要對貸款企業及貸款項目前景進行評估。今天,當許多過剩産能企業資不抵債之時,只求賬面不壞賬而繼續放款,其實是在增加實際的壞賬金額。
要淘汰煤炭行業及行業的過剩産能,要依靠行政手段,但更要依靠“更大地發揮市場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盤活整個社會的存量資産和存量流動性,才能使中國經濟轉型。
□鬱慕湛(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