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網絡支付要小心 專家支招常見網絡支付騙局

2014-10-27 09:4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原標題:網絡支付要小心 專家支招常見網絡支付騙局

  近年來,隨著網絡支付方式的興起,人們上網訂酒店、買機票、挑出行裝備等都越來越離不開網絡支付方式。然而,網絡支付在為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給個人銀行賬戶的安全造成了威脅。為了降低大眾網絡支付風險,本期理財學堂特邀專家為市民們揭示網絡支付常見騙局。

  案例:

  購物刷二維碼銀行卡遭盜刷

  近日,經常網上購物的王小姐找到一家網店承諾購物能返100元的紅包,于是她挑選了一件500元的毛衣,並詢問賣家如何獲得紅包。賣家向王小姐發送了一個二維碼並稱只要掃描該二維碼,就可以獲得紅包。王小姐掃描後發現,紅包界面並未出現,于是急忙聯係賣家,可賣家已下線。

  不久之後,王小姐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並立即報警。警方經調查後證實,當時賣家發送的二維碼中含有木馬病毒,盜取了王小姐的銀行卡信息。

  針對這類情況,理財專家揭示,不法分子提供的二維碼其實是一個木馬病毒的下載地址,病毒被下載後,潛伏在移動終端後臺中運行,持卡人的信息就悄無聲息地被盜取,因此,平日上網時對于不明來源而不確定的二維碼,最好慎掃。

  危險:

  免費WiFi使用或有“李鬼”網站

  據悉,由于目前某些中小網站的安全防護能力較弱,容易遭到黑客攻擊,不少注冊用戶的用戶名和密碼因此泄露。而如果用戶的支付賬戶設置了相同的用戶名和密碼,則極易發生被盜用。

  理財專家提醒,有些不法分子盜用持卡人親友的社交網絡工具如QQ等,與持卡人聊天,令其放松警惕。隨後索要持卡人信用卡正反面照片,以此獲取足以進行網絡支付的三項重要信息——信用卡的卡號、有效期和卡片背面末三位數字,從而盜刷信用卡。

  理財專家表示,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賬號也有可能成為犯罪的工具。持卡人使用WIFI後,被植入木馬病毒,從而盜取移動終端內的銀行卡信息。除此之外,不法分子會把正規網站的網址“綁架”到自己的非法網站上,當持卡人使用其WiFi網絡並輸入正確網址時,會跳轉到一個高度倣真的假網站,如進行網絡支付,便導致卡片信息泄露。

  提醒:

  警惕低價陷阱 拒絕“釣魚網站”

  據悉,有些打著“低價”“優惠”等旗號的“釣魚網站”鏈接,通過互聯網、短信、聊天工具、社交媒體等渠道被傳播,持卡人一旦輸入個人信息就會被不法分子竊取盜用。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許多不法分子利用偽基站冒充10086向其用戶發送短信鏈接並要求其下載客戶端。而這些鏈接其實是“釣魚網站”,所下載的客戶端實際上是木馬病毒。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病毒竊取卡片信息並進行網絡購物,同時將發送到用戶手機上的短信驗證碼轉移到自己的手機上,從而完成支付。 (記者 陳昕宇)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