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國北車斬獲美國284輛地鐵大單 國産地鐵疾馳出海

2014-10-24 09:39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城市軌道交通是解決擁堵這一大城市病的“金鑰匙”,這已是全球共識,也讓我國頗具競爭力的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加速出海。昨日下午,中國北車宣佈,美國馬薩諸塞州交通局正式批准,將向中國北車採購284輛地鐵車輛,用以裝備波士頓地鐵。這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在美國面向全球的招標中首次勝出。成功拿下大單後,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商將大力推行後續服務業務,真正實現産品與服務的同步輸出以豐富盈利點,從而實現真正的撈金疾馳。

  五年敲開美國大門

  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北車獲悉,上述美國新訂購的284輛地鐵列車於今年5月面向全球招標,中國北車與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分別投標,並最終勝出,成為中國惟一登陸美國的軌道裝備製造企業。這也是該公司繼2011年獲得法國罐車的訂單後再次獲得歐美發達國家大單。自此,中國北車軌道交通裝備實現了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大洲的全球覆蓋。

  然而,敲開美國的大門並非易事。“中國北車自2010年起就跟蹤波士頓地鐵招標,在技術、標準、規範、法律等諸方面充分研究用戶的要求,充分評估和規避商務風險,歷經五年的努力,最終達成登陸美國的目標。”中國北車相關工作人員透露。

  而我國另一大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業巨頭南車也是出海動作頻頻,該公司于10月21日與馬來西亞簽約,中國南車株機公司將向馬來西亞提供30列應用於安邦線的輕軌列車,其中9列車將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實現本地化生産。而22日下午,南車又向加州政府提交了參與競標加利福尼亞州高鐵項目的意向函,該鐵路全長1287公里,投資總額約680億美元。目前對此有興趣的公司包括西班牙、日本和中國等十幾家企業。

  出海的中國速度

  “由於地鐵以及高鐵等項目的招標一向頗為複雜,不僅對車輛技術有嚴格要求,對於後續服務等也常有個性化需求。所以,國産地鐵開入美國,説明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整體水準提升。”昨日一位鐵路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據介紹,近幾年來,一筆筆訂單顯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的出口正在經歷由配件出口到整車出口、由中低端産品到高端産品、由欠發達市場到發達市場的三大轉變。“其實,與高鐵相比,地鐵要在城市地下運作,所以對於列車的可靠性、安全性、噪音性、控制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中國製造經過了大量的實踐證實已具備國際先進水準。”上述鐵路專家指出。

  根據德國著名軌道交通諮詢機構SCI Verkehr公司發佈的數據,中國北車2011年、2012年、2013年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地鐵車輛供應商,近五年來佔據全球地鐵車輛22.4%的市場份額。中國南車的海外征途同樣取得亮眼業績,該公司以東南亞、南亞等傳統市場作為突破口,輻射至中亞、中東和非洲、南美洲,再拓展到北美、歐洲等高端市場。業內普遍認為,登陸歐美無疑為國産軌道列車的海外之行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

  下一站:新盈利模式

  不過,對於國産地鐵的國際路線,仍有聲音認為僅靠價格取勝,甚至有人直指很可能是賠本賺吆喝。對此,中國南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企業出口的軌道車輛,一般毛利率都高於國內,所以不存在賠本賣車一説。”他介紹,能夠在海外中標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就是列車可以滿足客戶的要求,也就是説並不一定最先進的列車就能中標,而是要提前了解買方的需求;第二就是提供更優惠的價格以及保持列車的穩定性。

  就國産軌道列車來説,首先確實擁有成本優勢,同時,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2013年末,中國累計有19個城市建成投運城軌線路87條,運營里程2539公里,其中地鐵佔總里程的81.7%。如此豐富的運營經驗,讓買家對於中國産高鐵、地鐵更加信任。

  不過,南車負責人也坦言,如果要想獲取更大利潤,必須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從原來的單一輸出産品向輸出“産品+服務+技術+基地建設”乃至項目總部進行轉型升級,除産品的價格優勢之外,還應該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提供高端、高附加值的軌道交通裝備系統解決方案。

  事實上,2011年8月,中國首個城際動車組“4S店”就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宣告誕生,專注于列車的維護保養。但南車相關負責人指出,在海外建“4S店”的開設速度還是比較緩慢,因為不少國家都傾向於自己維修,中國公司僅負責替當地培訓人員。而接下來,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商將大力推行後續服務業務,真正實現産品與服務的同步輸出。(北京商報記者 肖瑋/文)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