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漲,漲到100元都同意。”10月20日早晨,在北京地鐵太陽宮站,一位中年婦女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有關北京地鐵票漲價問題的調查時張嘴就是這個口氣。
面對記者的驚訝,她對記者解釋説,她是外地的,偶爾來北京,北京的地鐵票漲價不漲價跟她沒關係。
與她同行的另一位中年婦女不等記者問話,就大聲地對記者説她堅決反對漲價,她解釋説,她家孩子在北京上班,漲價肯定會增加孩子的負擔。
10月20日早晨7點至7點40分,在太陽宮站,記者從行色匆匆的一撥撥涌向地鐵站口趕乘地鐵的人流中隨機採訪了十余人,除了前述兩個人外,剩下的11個人都是乘坐地鐵趕去上班的,面對記者的提問,他們全毫不猶豫地回答:“不同意漲價。”
然而,北京市發改委7月6日在其官網上公佈的293條市民建議中,對調價表示理解和支援的市民有6成,只不過希望調整的幅度不要太大。
7月21日,北京市發改委又在其官網上發出《感謝信》,稱7月3日至7月20日,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24079人參加了其組織的“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活動,提出了40222條意見建議。有媒體報道,這些參與的2.4萬餘人中,大部分表示支援漲價。
漲價能緩解地鐵客流壓力嗎
北京現行的地鐵2元票價始於2007年。據媒體報道,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從當時的3元票價下調至2元,主要是為了鼓勵民眾公共交通出行,降低小客車出行率。北京2008年要舉辦奧運會,但此前交通擁堵狀況令人堪憂,公共交通出行的增加對於緩解道路擁堵有明顯效果。
時間又過去了7年,北京市的交通擁堵狀況更甚,有網友調侃,北京不僅是首都,還是“首堵”。
那麼,此次地鐵調價,目的何在?通過調價能否實現?
10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市發改委。在傳達室,工作人員幫記者打通了負責接待媒體記者的公共資訊處的電話,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要求記者必須先發去採訪提綱。
2013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14.8萬人。2013年,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6%,公共交通成為人們主要的出行方式。2013年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80.4億人次,其中軌道交通32億人次,日客流量達上千萬人次。
7月3日,北京市發改委公佈了地鐵和地面公交自2007年調價以來的變化。其中,地鐵7年間運營里程從142公里增加到465公里,客流量增長3.9倍。地面公交運營線路長度由1.74萬公里增加到1.97萬公里,客運量僅增長14.4%。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地鐵過多承擔了短距離出行,造成了公共交通使用結構不合理,認為通過調價,部分客流可以被調整至地面,以緩解地鐵客流壓力。目前北京公交車日運力達到1700萬人次,而實際乘坐的只有1300萬人次。
地鐵票漲價,對緩解地鐵客流壓力的作用能有多大?
“如果地鐵票真的實行了公佈的漲價方案,你會不會因此改變出行方式?”面對記者的這一問題,在太陽宮地鐵站隨機採訪的12個長期在京工作生活的人中,有兩人表示會改自己開車出行,其他10人都表示不會改變出行方式,理由也基本上一致,主要是乘坐地鐵快、準點、安全。
今年63歲的孔令海,是北京亮馬橋國際珠寶古玩城辦公室的員工,他是北京市發改委10月28日舉行聽證會的10個消費者代表之一。
孔令海向記者介紹,他住的地方離單位有30來公里,兩頭坐公交,中間乘地鐵10號線,每天上下班單趟就需要1小時50分到2小時15分,“正常情況下,我不會改變出行方式,也沒法改變,因為公交安全、正點沒法保障”。
家住房山區在豐台區工作的菲菲,現在上下班主要是乘坐地鐵。如果地鐵票按照公佈的方案漲價,因為距離遠,她的票價就得變成6塊錢。“如果漲到6塊,我肯定會改坐公交。我們單位的同事大部分都住得很遠。據我了解,他們全準備買輛二手車或電動車。”
菲菲擔心,北京將來地面交通會更加擁堵,本就已經霧霾嚴重的空氣會更加糟糕。
“短距離出行的人不會因為漲價就改乘公交,因為地鐵本來就比公交票價高,選擇地鐵主要是考慮安全、準點,那些認為地鐵漲價會引導短距離的人改坐公交的人,是憑著想象理解問題。”孔令海這樣認為。
調價的不同聲音
10月13日,北京市發改委發佈了《價格聽證會公告》,公佈了地鐵調價方案。一個方案是起步3公里內每人次2元,另一個方案是起步6公里內每人次3元。兩個方案都是起步里程外依距離分段加價,上不封頂。
北京市發改委指出,兩個方案的平均票價水準比現行票價分別提高2.4元和2.3元。按照2013年路網實際統計的乘客月平均乘坐軌道次數11次測算,兩個方案中,乘客月平均支出分別為48.4元和47.3元,月增支分別為26.4元和25.3元。
對通勤乘客而言,按照平均每天乘坐兩次軌道交通,每月22個工作日測算,按照新的兩種方案,調價後乘客月均支出將分別為194元和189元,比現在多出至少百元。
據媒體報道,今年三四月份,就有北京市發改委和北京市交通委的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出了2014年地鐵漲價已經確定的資訊。同時,涉及所有地鐵車站的自動售票系統、閘機升級改造和員工培訓已經開始,預計10月底前全部完成。
7月4日和7月6日,北京市發改委在其官網上公佈了兩批共計400多人的民意調查結果:大部分認為現行票價較低,沒有發揮最大效率,同意適當上調公交地鐵票價。
7月22日,有媒體報道稱,共有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24079人參加了北京市發改委組織的7月3日至7月20日的“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活動,提出了40222條意見建議,這些參與的2.4萬餘人中,大部分表示支援漲價。
這一網上的民意調查結果,與記者在太陽宮地鐵站實際調查的乘坐地鐵上班的11個人中沒有一個人同意漲價的情況大相徑庭。
孔令海、菲菲、王秀歌,都是將作為消費者代表參加10月28日聽證會的人員,他們告訴記者,他們個人都不同意漲價。
孔令海向記者介紹説,他調查了所在商城的1000多名員工和所在小區的20多個業主,大家基本上都反對漲價,如果漲價勢在必行,也同意漲,但漲幅不能太大。
菲菲對記者説,她向同事和朋友進行調查時,大家的第一反應都不同意漲價,如果肯定漲,政府公佈的兩個方案也都不同意,因為兩個方案差別不大,漲幅都很大。
王秀歌是太平洋保險股份公司的售後服務人員,她每個月的公交和地鐵支出要300元至400元,漲價後都得達到600元至800元,她問了周邊那些同樣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人,如果要漲,大家希望漲得不要太高,漲個50%還可以接受。
那麼,大部分都同意漲價的2.4萬多人的政府調查對象裏面,經常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有多少?他們的身份如何?工作單位是政府、國企、還是私企,是自掏腰包還是單位發有交通補貼?這些調查對象裏面地鐵公司上班的人和其家屬有多少?
聽證代表願意公開自己電話
價格法規定,制定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主持,徵求消費者、經營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論證其必要性、可行性。
10月13日,北京市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上發佈《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聽證會公告》,就北京市公共交通價格調整聽證會的時間、地點、聽證方案要點、成本監審報告、聽證會參加人、聽證人名單及旁聽人員、新聞媒體報名辦法進行了公告。
為規範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行為,提高政府價格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和透明度,國家發改委在2008年制定的《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中規定,聽證會參加人由消費者、經營者、與定價聽證項目有關的其他利益相關方、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認為有必要參加聽證會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其他人員構成。聽證會參加人的人數和人員的構成比例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根據聽證項目的實際情況確定,其中消費者人數不得少於聽證會參加人總數的2/5。
同時還規定了聽證會參加人的産生方式:消費者採取自願報名、隨機選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委託消費者組織或者其他群眾組織推薦;經營者、與定價聽證項目有關的其他利益相關方採取自願報名、隨機選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委託行業組織、政府主管部門推薦;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其他人員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聘請。
記者注意到,北京市發改委公告的聽證會參加人名單共有25人,這25人的姓名、年齡、性別、工作單位也一併被公告出來。這25位參加人的構成情況是,10人為消費者,4人為市人大代表,4人為市政協委員,2人為專家學者,3人為政府部門,另有2人為經營企業,分別來北京地鐵公司和北京公交集團公司。
上述聽證會參加人的人數和人員的構成比例,是依據什麼實際情況確定的?他們的産生方式是怎麼樣的?北京市發改委對這些問題沒有給以説明。
這25位聽證會參加人的日常出行方式是什麼?擔任什麼職務?個人收入和家庭經濟狀況如何?他們的聯繫方式為什麼沒有公佈以方便聽取市民的意見建議好帶到聽證會上?
帶著包括上述問題,拿著記者證和採訪介紹信,記者找到北京市發改委,被要求先發去採訪提綱,可截至記者發稿時,北京市發改委也沒有安排接受記者採訪。
“舉行聽證會,目的是想聽取老百姓的聲音,又不讓老百姓與參加聽證會的人員接觸,不提供和公開聽證會參加人員的聯繫電話,這個做法值得商榷。”孔令海表示,他願意公開自己的電話,聽取消費者的意見。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