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業績仍在加劇虧損的天龍光電似乎又離退市更近一步,作為創業板第二批上市的元老級上市公司,其在上市短短三年後就打響了保殼大戰。然而事與願違,對於重組,該公司屢戰屢敗,如今更是走向窮途末路的境地。
進退維谷的處境
近日,天龍光電發佈的一紙更正後的三季報預告令市場感到頗為無奈,據其修正後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前三季度的業績虧損6000萬-6500萬元,較此前發佈的業績預告增虧2300萬元。
因2013年度業績預告與年報實際披露額相差過億元,天龍光電董事長、總經理被上交所通報批評。不過,此時天龍光電的實際虧損額是多少已經不再重要,對於自2012年就已經虧損的天龍光電來説,年底保殼才是重中之重。
根據相關規定,與主機板、中小板不同的是,創業板公司如果連續虧損三年,將在未ST的情況下直接暫停上市。有分析人士稱,證監會曾屢次重申創業板不得“借殼”,沒有ST過渡期,對於部分主業不振又無法成功轉型的創業板公司而言,所面臨的風險不言而喻。
不能通過借殼的方式扭虧又無法實現盈利,天龍光電目前正處在進退維谷的境地。在業內人士看來,惟有進行一番資本運作方能使天龍光電避免主動退市的命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稱,目前借殼上市的認定有模糊地帶,只有實際控制人變更和注入資産同時發生才屬於借殼上市,若只存在一種情形則不在此列。在此情況下,可以有兩種方式實現“曲線借殼”:一是向大股東等關聯方收購部分優質資産,但實際控制人不變;二是收購原來大股東的股份,但並不立即變更主營業務,而是過一段時間再注入資産。
9月9日,天龍光電開始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其控股股東常州諾亞的自然人創始股東希望通過增資擴股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從而進一步優化常州諾亞的公司治理結構,為天龍光電謀求新的發展機遇。
頻頻失敗的重組
對於天龍光電來説,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重組或是僅剩的救命稻草。不過,也有投資者表示擔憂,因為自2013年開始,天龍光電就已拉開了保殼的序幕,然而其籌劃的兩次重組均以失敗告終。
由於業績長期萎靡不振,上市三週年後,天龍光電交出了虧損5.1億元的2012年成績單,重壓之下,天龍光電籌劃了第一次資産重組。
根據其重組方案顯示,天龍光電欲對大連連城數控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現有股東增發股份收購其100%股份,連城數控是一家折戟IPO的面向光伏與半導體設備研發製造的企業。只是好景不長,天龍光電通過重組加強下游生産的美夢便破碎,自救重組在籌劃一個月後夭折。對此,天龍光電給出的理由是,鋻於目前某些相關條件尚未成熟,未達到在法規規定時間內完成重大重組的標準,因此終止重組。
九個月後,天龍光電拋出了第二份重組計劃。2014年3月3日,天龍光電發出了籌劃股權轉讓事項的公告,據了解,股權轉讓交易的對方是一家光伏行業下游企業,對方擬對天龍光電控股股東常州諾亞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然而,停牌籌劃三個月後,對方與天龍光電控股股東因轉讓價格未能達成一致,股權轉讓計劃又化為泡影。
漸行漸下的前景
天龍光電當初是帶著“中國光伏設備第一品牌”的光環于2009年12月25日登陸創業板的,那時創業板剛剛開市兩個月。
雖然天龍光電的上市年齡與創業板相同,但該公司的股價卻與創業板的走勢形成了鮮明反差。天龍光電在上市4天后就跌破發行價30元/股,以後震蕩上升,在2011年2月23日達到38.49元/股的歷史高位後,天龍光電股價便與創業板分道揚鑣,開始一路下行之旅。截至今年9月9日停牌前夕,該公司股價累計下跌了284.9%,為10元/股。而反觀創業板,其在2012年12月4日以585.44點觸底後一路飆升,如今已在1500點上方。
在分析人士看來,天龍光電一路下行的原因還得從光伏行業的低迷説起。受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年全球範圍內製造産能非理性擴張的影響,光伏産業在2012年出現嚴重的供需偏離,産能嚴重過剩和全球經濟不景氣的雙重壓力下,光伏行業進入低迷期。另外,2012年12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仲裁中國産光伏電池組件産品的傾銷和補貼成立,並徵收高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更使光伏産業雪上加霜。
行業低迷背景以及歐美的雙反壓力使光伏産業下游企業大面積停産,作為光伏設備提供商的天龍光電,在鉅額應收賬款以及大量存貨囤積壓力下利潤開始下滑。2012年,天龍光電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79.09%,凈利潤虧損5.11億元,一度問鼎A股市場的“虧損王”。
當然,除行業發展遇阻外,天龍光電出現今天的局面也與自身經營有關。財經評論員宋清輝曾表示,産品單一是造成天龍光電高庫存和虧損的主因,而新産品研發對業績貢獻有限,這也是公司面臨暫停上市危機的根源所在。
“近三年以來,天龍光電年末的存貨都高達3億元左右,截至2014年上半年,其存貨為3.77億元,存貨週轉天數為1195.22天,要逾三年的時間才能將這些存貨消耗殆盡。”一位業內分析師對北京商報記者稱,存貨高企也是天龍光電資金流緊張的原因。
[責任編輯: 宿靜]